慢性咽炎-中医难病诊治.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咽炎-中医难病诊治 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口、鼻等部的慢性炎症,有害气体、粉尘等刺激,以及全身性疾病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为常见的致病因素。慢性咽炎,中医称为“虚火喉痹”、“帘珠喉痹”,归属喉痹范畴。《素问·阴阳别论》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是对本病的最早论述。历代医家有较多的发挥。首先对喉痹的病因病机从不同方面作了探讨,归纳为痰热、虚火、津不上承等。如《丹溪心法》认为“喉痹大概多是痰热”。《景岳全书·咽喉》云:“格阴喉痹,由火不归元,则元根之火客于咽喉而然,其证则上热下寒,全非火证。”《喉科心法》认为系“肾火真阴亏损故也”。《脾胃胜衰论》曰:“饮食不节,劳役所伤,以致脾胃虚弱,乃血所生病,主口中津液不行。”《医学人门》云:“色欲动肾火,火炎上攻,咽膈干痛。”在症候上,《伤寒论·少阳病》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医学纲目》有“盖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等描述。在本病的治疗中,也总结出了不少好的方药,如《伤寒论》中用甘草、桔梗治咽病,当为喉科名方甘桔汤之肇始。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其所载“噙化丸”是最早治疗咽部疾病的含药。据国内统计,在城镇居民中,其发病率占咽科疾病的10%~20%,农村发病率较低。现代西医学对本病尚无特殊有效的疗法。 现代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最早的临床文章见于1959年。1962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采用清热养阴、理气化痰的中药,结合针灸、气功、理疗等综合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经过30多年的临床治疗积累,在探索和总结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选方用药,以及对其他治疗手段,如推拿、食疗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统计的89篇报道中,累计病例已超过8千例,疗效在90%以上。 在取得比较满意疗效的基础上,近年来医家们还开展了多项实验研究,对慢性咽炎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本病阴虚组主要处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状态;阳虚组处于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状态,与健康人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医家们认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是咽局部病变与全身阴阳失衡相互影响的中介之一。从现代医学角度进一步探明了本病的病变与脏腑阴阳盛衰病理变化上的联系和影响。 一、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与感受邪毒、五志过极、先天禀赋不足等有关。病机则可归纳为阴虚火旺、肝郁痰阻、气滞血瘀三方面。 阴虚火旺 反复感受外邪,或邻近器官邪毒染及;或热病之后致阴液耗损,肺肾阴亏,津不上承,咽失濡养;或因虚火内生,上灼于咽而生;或因烟酒过度,燥热内蕴,灼津烁液;房劳伤肾,水不济火;素体阴虚,郁而化火,循经上灼咽部,发为咽病。 肝郁痰阻 因情志抑郁,思虑过度,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津不行,聚湿成痰,壅阻咽嗌致成本病。 气滞血瘀 手少阴心经沿食道则滞于咽部;邪毒久留,气郁而滞,延宕不散,遏血而瘀,阻于咽内,气血瘀滞,郁而化热,发为喉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辨证分型 1.阴虚火旺 咽干不舒,微痒微痛,咽部有异物感,恶心,干呕,咯痰不爽,口干善饮,大便干结。局部检查:咽部粘膜充血暗红,干涩少液,小血管扩张网布,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苔少或光剥,舌质红,脉细数。 2.肝邪痰阻 咽部干燥隐痛,终日不舒,咽中梗梗不利,似有异物,颈部作胀,胸胁闷痛,痰液多而粘稠,恶心,情志不舒则加重。局部检查:咽壁滤泡增生呈颗粒状,高突成片。苔薄腻,脉弦滑。 3.气滞血瘀 咽部干痛或刺痛,干燥灼热,喉间梗塞感,但饮食吞咽如常。局部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肿胀,咽侧束肥厚,呈暗红色或淡红色。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脉沉涩。 除以上三型辨证外,尚有阳虚型、气虚型等辨证分型,但因临床报道甚少,并缺少临床病例疗效统计,故未予收人。 三、分型治疗 (1)阴虚火旺 治法:养阴生津利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处方:沙参10克,麦冬12克,生地20克,丹皮10克,贝母9克,白芍10克,薄荷6克,绿萼梅6克,甘草6克。 加减:咽干甚者加石斛、百合;腰膝酸软,虚烦失眠,加益智仁、狗脊、五味子、淮小麦;口因后壁有粘稠分泌物附着加天花粉、芦根、杞子;咳嗽加前胡、枇杷叶、杏仁、玄参;大便干结加麻仁、全瓜蒌、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上方共治疗2302例,临床痊愈716例,有效1401例,无效185例,总有效率为92%. 常用成方: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汤、知柏地黄汤、一贯煎。 (2)肝邪痰阻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 处方:柴胡9克,枳壳9克,甘松9克,绿萼梅6克,白芍9克,薄荷6克,桔梗4.5克,射干4.5克,甘草6克。 加减:咳嗽痰多加紫菀、浙贝、瓜蒌皮;胁肋疼痛加当归、桃仁、丹参、郁金;咽部充血胀痛甚加赤芍、牛膝;暧气干呕加旋复花、代赭石、神曲、鸡内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上方共治疗431例,临床痊愈

文档评论(0)

中华书局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