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地质概况
第一节 编制依据
一、同意煤业有限公司开拓大巷工程投标文件。
二、山西省平定古州同意煤业有限公司采区轨道、胶带、回风大巷布置图(S1888-110-01)。
三、《山西平定古州同意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四、《煤矿各工种操作规程》及《煤矿安全规程》。
第二节 井田位置
同意煤矿井田位于平定县东南,距县城5km,行政区划归平定县南坳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3°35′06″~113°38′31″;北纬37°43′47″~37°45′34″。井田东西长约3212米,南北宽约3153米,面积7.5067km2。
第三节 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太行山北段西侧。山多,平地少。除河谷外,均为低中山地形。地貌特征以丘陵居多。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沟谷多为南北向分布。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中西部兆虎岩,标高为1090.6米,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北边界,标高为770米。最大相对高差320.6米。
第四节 地层构造
一、地层
本井田基岩出露较多,结合勘探区地层,地层层序由老至新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及全新统。井田内只出露上、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地层。
现结合钻孔资料和地面地质资料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主要为灰岩及豹皮状灰岩,其次为泥灰岩及薄层状白云质灰岩。底部为厚层状角砾状泥灰岩。下部岩溶较发育。本组厚约170m左右。
(二)石炭系(C)
1、中石炭统本溪组(C2b)
全厚35.00~40.00m,平均38.90m。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灰岩之上。本组地层由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石灰岩组成,夹有1-2层煤线。底部为山西式铁矿,矿石为黄铁矿,呈星散状或团块状分布于灰岩及铝土矿中,其上为G层铝土矿,厚度变化较大。灰岩一般有二层,含少量蜓科及海百合茎化石。
2、上石炭统太原组(C3t)
全厚105.00~140.00m,平均132.30m。为本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岩性由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浅灰、灰白色砂岩,3层深灰色石灰岩以及6~14层煤组成。
(三)二叠系(P)
1、山西组(P1s)
平均厚55.60m。为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岩性主要由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组成。含煤2-6层。
2、下石盒子组(P1x)
出露于井田东部,一般厚87.50m。底界以K8砂岩连续沉积于山西组之上。K10桃花泥岩为其顶面。一般分上、下两段:
(1) 绿色岩层段(P1x1)
底部K8 砂岩,为黄绿色厚层状粗砂岩,底部含小砾石,小菱铁矿结核及泥质包裹体。分选、磨圆度均差,泥质胶结,疏松,表面呈球状风化,并有氧化铁浸染。全段主要由黑色泥岩、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灰色砂岩组成,夹有1-2层铝质泥岩及菱铁矿结核。下部夹有3-6层煤线。本段地层因地表风化后砂岩及砂质泥岩显示浅灰绿色色调,因而称绿色岩层段。全厚40.00~55.00m,平均47.50m。
(2) 黄色岩层段(P1X2)
底部K9为灰色厚层状中粒砂岩。韵律性明显,底部为砂砾岩,向上变为细砂岩。分选、磨园度不好,含煤屑及泥岩包体,呈斜层理或波状层理,泥质胶结。其上为浅灰色、绿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灰色砂岩。有时可夹黑色泥岩和一层煤线以及灰色铝土泥岩1~2层。上部砂岩带主要由1~2层灰白色粗~中粒砂岩及2~3层灰绿色砂质泥岩组成。砂岩中含砾石,砂质泥岩中含紫斑。顶部为桃花泥岩(K10)。本段地层因地表风化后为姜黄、灰黄色,因而称黄色岩层段。全厚35.00~45.00m,平均40.00m。
3.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井田西部出露,出露总厚约170.00m左右。分上、下两段。
(1)红黄色岩层段(P2s1)
其岩性下部以黄褐色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及泥岩。上部以黄绿色厚层状粗-细粒砂岩为主,夹黄褐色及暗紫色砂质泥岩条带。全厚122.70~172.90m,平均150.00m。
(2)褐色岩层段(P2s2)
以狮脑峰砂岩(K12)为基底,由2~3层灰绿色含砾粗砂岩组成,中部夹有黄绿、紫或灰黑色薄层砂质泥岩,厚40米左右,向上为紫红、兰紫及暗黄色砂质泥岩、泥岩及含紫色的黄绿色砂砾岩组成。砂岩多泥质胶结,疏松,易风化。全段井田内出露约20.00m左右。
4.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Q2+3)
以不整合覆盖于基岩之上。大多分布于山顶和山坡处,井田内分布较广。
中更新统离石黄土(Q2):由红棕色、红黄色黄土状亚砂土及亚粘土组成,并含有钙质结核。
上更新统马兰黄土(Q3):为浅黄、黄灰色亚砂土或细粉砂土,孔隙度大,垂直节理发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