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山县发展和改革局 京山县林业局
关于京山县兴林灭螺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请 示
省发改委:
为了认真贯彻《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和《全国林业血防工程规划(2006—2015年)》,积极推进我县林业血防工作,进一步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扩大速生丰产林基地,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在项目区开展以营造“抑螺防病林”为主体的林业血防工程,紧密结合卫生、水利、农业等血防措施的实施,对钉螺孳生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切实压缩钉螺分布面积与流行区范围,显著降低我县滩地钉螺密度与阳性感染螺密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畜血吸虫病的感染率,促进血防项目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新农村建设。我县计划2008年营造血防林5000亩。项目建设总投资180万元,其中,县自筹80万元,尚欠100万元,申请上级主管部门支持解决。该项目建成后,必将大大改善我县血防疫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其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十分显著。为此,特申请立项。
妥否,请批示。
附:京山县2008年兴林灭螺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
二00八年三月二十日
京山县2008年兴林灭螺工程建设项目
建 议 书
为了认真贯彻《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和《全国林业血防工程规划(2006—2015年)》,积极推进我县林业血防工作,进一步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扩大速生丰产林基地,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在项目区开展以营造“抑螺防病林”为主体的林业血防工程,紧密结合卫生、水利、农业等血防措施的实施,对钉螺孳生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切实压缩钉螺分布面积与流行区范围,显著降低我县滩地钉螺密度与阳性感染螺密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畜血吸虫病的感染率,促进血防项目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新农村建设。我县计划2008年营造血防林5000亩。
一、项目区概况
㈠自然条件:京山地处北纬30°42′--31°27′,东径112°43′--113°29′,东与应城、安陆市接壤,西与钟祥毗邻,南与天门市交界,北与随州相近。国土面积3284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新市镇距武汉市150公里,至荆门市100公里。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海拨区间为27m--950.2m,主要山脉是鄂中大洪山东南山脉入境后,蜿蜒延伸成香山、许家寨、王家大山、虎爪山等五条山脉。境内地质结构复杂,主要岩石为板岩、石灰岩、白云岩等。主要土壤有黄棕壤、水稻土、潮土、石灰土等。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63.4小时,历年平均气温16.1℃,历年平均降水量1065.3毫米,无霜期239天。县境内有大小河(溪)流500余条,其中长度在3公里以上的共有151条,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共有68条,有270余处大小泉眼,其中罕见的间歇泉眼一个。由以上河(溪)流、泉眼汇集成漳水、京山河、大富水、敖水、石板河、司马河、永隆河、西流河等11大水系及其它小水库。共有大型水库3座,总库容量7.21亿立方米,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量3.9万立方米。我县的永隆、石龙、雁门、钱场、新市、永兴、曹武、罗店等乡镇是血防病灾区。
㈡社会经济:全县辖14个镇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村民委员会409个,村民小组2346个,居民委员会22个;设国有林场3个,其中省投资国有林场2个。2005年统计全县总户数为167295户,其中乡村112223户,总人口603064人,其中乡村人口446381人;拥有乡村劳动力194017人。
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61亿元,比上年递增1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388元,完成财政收入2.94亿元,比上年递增13%。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42.36、24.00:33.64调整为2005年34.32:34.71:30.97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农村人均纯收入345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31元。
近几年来,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不断加快。交通通讯网络初具规模,省道汉宜公路、应随公路、皂当公路、长荆铁路纵横贯穿全境,同时,“武荆、随岳”两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构成了全县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和农村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98%和80%以上,交通通讯极为便利。总投资1.25亿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先后建成北、中、南片三个变电站,基本解决了全县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全县城镇化率达到75.9%,初步形成了以新市城区为中心的,以乡镇为支点的城镇体系。
全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