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宋明理学要用.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八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朱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⑤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忠孝廉节碑。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欧阳厚均重刻。 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 “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的“理”(或“真知”)。 1、陆九渊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①“心即理”,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②“发明本心”。与格物致知不同的是,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 材料1: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材料2: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理在心中,“心”就是“理” “心外无物”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2、阅读材料归纳: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观点 宇宙观是什么? 材料3: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知行合一”。 不靠“格物”; 而靠内心的“自省”:“致良知”、“知行合一”。 2、阅读材料归纳: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观点 怎么才能把握“理”? (方法论) 2、王阳明对心学的发展: 1)背景: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2)内容: ①宇宙观:“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方法论:A,“致良知” (人固有的善性) 。“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知”是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 B,“知行合一”。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知是心之本体的良知;良知充塞流行、发而为客观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就是行。 特点: 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①思辨化的儒学。把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②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学。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③融合佛老的儒学。 8、宋明理学的特点: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③???B.①②③④?? ? C.②④????D.①②③ A 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①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

文档评论(0)

hufengder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