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 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467—499)出行。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北魏献文帝之子,冯太后之孙。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⒈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⒉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 ⒊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二、改革的内容 ⒈均田制 →奠定基础 →必要性 →可能性 均田制的实行及内容 露田 男:40亩 女:20亩 桑田 男:20亩 禁 国家所有 农民所有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⒈均田制 ⑴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⑵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⑶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 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⑷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⑸作用 遏制土地兼并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 ⒉整顿吏治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推行土地私有制 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⒈均田制 ⒉整顿吏治 ⑴原因:吏治腐败,影响经济收入,激化阶级矛盾 ⑵内容:三长制、俸禄制、任期考核制 吏治改善,缓和阶级、民族矛盾 ⑶影响 农民负担减轻,有利于发展生产 有一次,孝文帝问大臣怎样才能够平定盗贼,有大臣回答说,盗贼也是人,为贼实属无奈。如果地方官吏称职,治理有方,盗贼自然就会平息了。 巩固政权 北魏贵族墓志 颁行俸禄制度不一定就能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还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配合,使制度、执行与监督三者相互结合才可能有效地防止官吏的贪污受贿。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⒈均田制 ⒉整顿吏治 ⑴原因:吏治腐败,影响经济收入,激化阶级矛盾 ⑵内容:三长(邻、里、党长)制、俸禄制 吏治改善,缓和阶级、民族矛盾 ⑶影响 农民负担减轻,有利于发展生产 ⒊迁都洛阳 巩固政权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⒈均田制 ⒉整顿吏治 ⒊迁都洛阳 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经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⑴原因 军事:北方柔然威胁 地理: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⑵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是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⑶作用:为孝文帝革除旧俗的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 化氛围 ⒋革除旧俗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之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曾定都于此),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当时南齐的国力较弱,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孝文帝南北统一的愿望。 平城 洛阳 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改革的历史作用 ⒈经济 ⒉政治 ⒊民族关系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改革的历史作用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⒈经济 洛阳的繁盛 ⒉政治 ⒊民族关系 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20里,南北15里,“十万九千户”,约60万人口,是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城市。该城以里坊制度布局管理,其格局为隋唐长安城、洛阳城所仿效。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改革的历史作用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⒈经济 洛阳的繁盛 ⒉政治 ⒊民族关系 为隋最终完成 统一奠定基础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改革的历史作用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⒈经济 洛阳的繁盛 ⒉政治:推动北魏政权封建化,巩固统治 ⒊民族关系 为隋最终完成 统一奠定基础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改革的历史作用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⒈经济 洛阳的繁盛 ⒉政治:推动北魏政权封建化,巩固统治 ⒊民族关系: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为隋最终完成 统一奠定基础 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