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艾醇的可行性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一、项目起源……………………………………………………………………2 二、项目简介……………………………………………………………………8 三、产品优势……………………………………………………………………10 四、市场前景……………………………………………………………………15 五、原材料资源状况………………………………………………………17 六、成本、利润核算………………………………………………………18 七、环境保护……………………………………………………………………20 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22 九、市场风险及防患措施………………………………………………24 十、结论……………………………………………………………………………25 一、项目起源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是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同病痛做斗争的过程中总结积累的经验,并逐步升华形成理论知识体系,用以指导实践,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属于天然药物,其独特的疗效和较低的毒副作用,倍受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加上工业化发展、全球环境恶化和人类“回归自然”潮流日益明显,为中药产业获得新生创造了极好的机遇,为艾草及其它中药产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是今后艾草中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艾草、艾灸简介 艾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植株有浓烈清香香气,味微苦辛。主根明显,略粗长,高45厘米~120厘米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春夏之交,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艾叶上面灰绿色,生有软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晒干或阴干干燥的叶片,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叶片略呈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挑选时以叶片下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名贵中草药,历史悠久,誉满中国。早在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对艾推崇有加,并记录在《本草纲目》中说:近代惟汤阳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蕲春旧称)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艾。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能通十二经、有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等功效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其功亦大矣。艾除能治多种疾病外,还具有异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诗经·采葛》中有: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艾草的种类比较多,嫩芽能食之,称之为香蒿,民间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的习俗,通常叫艾叶子。家庭用艾多为水煮,汤烫汽蒸。小孩出生“洗三朝”用的就是艾水,祛瘴气禳胎毒。“三朝”洗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小孩皮肤的健康。患有风湿或浑身酸疼的人,用艾叶煮成的沸汤熏蒸,数分钟便见成效,肉体轻松,精神抖擞,甚至听见血液在通畅的管脉中汩汩流淌。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针灸分两个部分“针”是针刺穴道, “灸”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佳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扶正祛邪,达到的一种治法。1) 温经 散寒   艾叶具有苦辛二味,苦辛能宣散,有温通调补之力,故能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在经脉中流行,依靠“气”的推动。由于各种原因,“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滞,热象不明显的疾病,都可用温通气血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还说:“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 。灸法正是应用艾燃烧发出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因寒所致的气血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环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疾患,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可以缓解各种痛症。 3)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

文档评论(0)

chemcar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