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与稗草混播互作的机制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2011 年, 第9 卷, 第1446-1449 页 Fenzi Zhiwu Yuzhong (Online), 2011, Vol.9, 1446-1449 http://mpb. 5 研究报告 A Letter 水稻与稗草混播互作的机制研究 1,2 1,3 1 4 4 4 4 2 程维民 , 张瑛 , 吴跃进 , 朱国平 , 李克荣 , 王群 , 陈尚龙 , 程太平 1.中国科学院安徽省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 合肥, 230031 2.芜湖市瑞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芜湖, 241300 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合肥, 230031 4.南陵县种子管理站, 芜湖, 241300 通讯作者: pitacheng@; zhangying56888@ 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 201 1 年, 第9 卷, 第63 篇 doi: 10.5376/.201 1.09.0063 收稿日期:2011 年03 月12 日 接受日期:2011 年04 月28 日 发表日期:2011 年05 月24 日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 版权所有人允许并同意第三方无条 件的使用与传播。 引用格式: 程维民等, 2011, 水稻与稗草混播互作的机制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Vol.9 No.63 (doi: 10.5376/.2011.09.0063) 摘 要 本文利用长芒稗、短芒红稗、无芒红稗3 种生态型稗草材料分别与直播稻材料4059 ,6173,6180,6181 以及嘉兴 八号进行混播共生,对稻稗幼苗期互作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稗草对不同水稻品种营养器官的化感 作用差异较大,其中,对水稻苗长的影响差异最为显著,而对水稻根的影响则偏向抑制作用,供试的水稻品种对稗草苗长主 要表现为抑制作用。本文研究不同生态型的稗草种群与不同的水稻品种混播后幼苗期的共生表现,为进一步揭示稻稗互作的 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水稻; 稗草; 混播互作; 化感作用 Studies on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of the Mixed Sowing of Rice and Barnyard grass Cheng Weimin 1,2 , Zhang Ying 1,3 , Wu Yuejin 1 , Zhu Guoping 4 , Li Kerong 4 , Wang Qun 4 , Chen 4 2 Shanglong , Cheng Taiping 1. Key Laboratory of Ion Beam Bioengineering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31, P.R. China 2. Ruimin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of Wuhu City, Wuhu, 242400, P.R. China 3.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Rice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31, P.R. China 4. Seed control station of Nanling Country, Wuhu, 241300, P.R.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pitacheng@; zhangying56888@ Authors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ee different ecotype of long-awn barnyardgrass, short-awn red

文档评论(0)

sxym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