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ee-Carter估計模式死亡率推估研究
Modeling Lee-Carter Model for Forecasting Mortality Rates: A Case Study in Taiwan Area
I-Shiang Tzeng* Jack C. Yue **
曾奕翔* 余清祥**
摘 要
近十餘年來,台灣地區老年人口比例日趨增加,在民國82年底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149萬人)占總人口數的7.10%,方才突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高齡化社會的標準,之後以每年平均2.66%(約6萬5千人)增加,在民國94年底已達9.75%(超過221萬人)。由於人口高齡化,醫療支出的增加與青壯人口勞動力不足,死亡率受到各國注意。死亡率推估模型以Lee-Carter模型最為知名,自1992年提出後即廣泛被各國使用(包括美國、日本),近幾年也有不少修正模型的研究,以彌補原始模型的不足,例如: Renshaw 與Haberman (2003)建議PB 模式。本文評估這Lee-Carter修正模式,以台灣地區1950至2004年實際資料比較的優劣,台灣地區老年死亡率。
關鍵字:死亡率推估、Lee-Carter模型、PB 模式
壹、 前言
近十餘年來,台灣地區老年人口比例增加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在民國82年底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的7.10%,方才突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高齡化社會的標準,之後以每年平均2.66%增加,在民國94年底已達9.75%,此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221萬人。民國85年底老化指數為33.95%,至民國94年底老化指數上升為52.05%,上升。
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不單單意謂著社會人口的老化,同時表示社會醫療支出的增加與青壯人口勞動力不足,而國人生活形態與習性、消費需求、生產及家庭結構、社會價值觀與社會福利醫療制度將隨之快速轉型與改變。個人而言,主要包括個人經濟、健康、照護、休閒樂、社交活動等問題,整個社會而言,老人福利政策是否落實、社會安養體制是否完善、長期照護是否足等問題,涵蓋相當廣泛,政府各相關部門,整體性與探討。
圖 1996-2005歷年老年化指數走勢
隨著人口結構高齡化,老人生活與照護將逐漸成為社會負擔。以需求者多數為老年人的為例,根據,民國年,至民國年增至,老人福利。其中死亡率的估算與人口老化相關,近年老年人的死亡率下降幅度,世界各國死亡率未來趨勢。
關於死亡率的估算,台灣地區迄今尚無關於死亡率模型的完整研究,國外已有許多探討死亡率模型的研究,以Lee-Carter模型最廣為使用,模型參數明顯易懂。Lee-Carter模型的配適方法大多使用矩陣求解及近似法兩種,,Lee-Carter模型。Bell (1997)類似,主成份分析也相當不錯,不過在年輕的年齡配適較差,與筆者之前的台灣死亡率實證研究結果類似。因為Lee-Carter模型的配適結果可能會有較大誤差,近幾年不少學者提出修正方法,以降低資料對此模型的影響。
本文以台灣地區老年人口的死亡率為研究目標,評估Lee-Carter模型的修正方法是否有效,並將這些修正方法推廣至另一死亡率研究常用的主成份方法。單齡資料,評估。本文以下各節編排如下第二節介紹Renshaw Haberman (2003)建議 (PB 模式),以及Bell (1997)建議用主成份分析配適死亡率資料;第三節以兩種模式及主成份分析配適台灣地區資料第四節為資料,這兩節的結果將是判斷配適方法的依據;最後一節為結論與建議。
貳、模式
Lee and Carter (1992)提出Lee-Carter模型之後,廣為許多學者研究與討論,此模型優點為明顯易懂,配適效果也相當不錯,不過仍有些瑕疵,Lee (2000)與Botoh et al. (2001)在某些年齡配適效果不太理想,Renshaw and Haberman (2003)也注意到相同的問題,配適英格蘭與威爾斯男性死亡率資料,20-39歲的不太理想。Renshaw and Haberman (2003)提出兩種模式(LC 模式與PB 模式),以及Bell (1997)提出的主成份分析的操作方法。一、LC與LC2模式
Lee and Carter (1992)提出一個預測美國未來死亡率的模型: (1)
此模型中的、與為欲估計之參數,其中表示x年齡組人口在t年時的中央死亡率(Central Death Rate),而以及
,下標k表示將年齡分為k類,可以分為年齡組或是單齡資料。LC模式估計參數、與步驟如下:
第一步:,其中。
第二步:,利用SVD分解得到、與,其中、與表示單一值(Singular Value)以及左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5月23日福建省福安市教师县乡选调《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卷及标准答案【有解析】_2969.doc VIP
- 春江花月夜(说课课件).ppt VIP
- 2025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docx VIP
- 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河北)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 VIP
- 结婚2周年纪念日感言PPT.pptx VIP
- 《旧唐书·郭孝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docx VIP
- 2023年2月13日福建省邵武市乡村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卷及标准答案【有解析】_2053.doc VIP
- 直流系统考试题.pdf VIP
- 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高频词汇.docx VIP
- 小学四年级英语阅读理解20篇(附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