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水印算法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字水印算法研究 Research on Digital Watermarking Algorithm 内容提要 数字水印是指以可感知或不可感知的形式嵌入到数字多媒体产品中、用于版权保护、内容检验或提供其它信息的信号。数字水印技术以其特有的优越性可以应用在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现有的一些数字水印算法以及分形、小波、离散余弦变换理论和JPEG、JPEG2000压缩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提出了几种数字水印算法: 一、基于小波变换和分形理论的数字水印算法,有效的缩减了传统分形编码方法嵌入水印所需时间。 二、DCT域基于改进的线性内插的鲁棒性数字水印算法,该方法对于JPEG有损压缩等处理操作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三、基于线性内插的可见性数字水印算法,解决了可见水印需要隐藏的信息量大的问题,并且对于一些常见的图像处理操作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四、适合于JPEG2000的鲁棒性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对于JPEG2000有损压缩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数字水印产生的背景 1 1.2 数字水印分类 2 1.3 数字水印基本模型 4 1.4 数字水印技术的发展现状 5 1.5 数字水印算法的性能评测 9 1.6 数字水印的攻击 10 1.7 数字水印的应用领域及其意义 13 1.8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16 1.9 本文的内容安排 17 第二章 相关知识 18 2.1 离散余弦变换(DCT) 18 2.2 JPEG压缩编码标准简介[52] 19 2.3 连续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和Mallat算法[53,54] 21 2.4 JPEG2000压缩编码标准简介[55-62] 25 第三章 基于小波理论和分形编码的数字水印 28 3.1 引言 28 3.2 分形编码简介 28 3.2.1 分形编码的理论基础 28 3.2.2 Fisher分形编码 30 3.2.3 典型的分形水印算法简介 31 3.3 基于小波变换和分形编码的数字水印算法 33 3.3.1 定义域块与值域块的划分 33 3.3.2 种子点的选择 34 3.3.3 A、B区域的划分 34 3.3.4 水印的嵌入 35 3.3.5 水印的提取 36 3.3.6 水印错误率计算 36 3.4 实验结果 37 第四章 基于DCT域的鲁棒性数字水印 39 4.1 引言 39 4.2 线性内插 42 4.3 线性内插的误差分析 44 4.4 线性内插的改进方案 45 4.5 基于线性内插的DCT域鲁棒性数字水印算法 46 4.5.1 算法基本框架 46 4.5.2 水印信息及原始宿主信息预处理 47 4.5.3 嵌入点的选择 49 4.5.4 水印的嵌入 50 4.5.5 水印的提取 51 4.5.6 水印相似度计算 51 4.6 实验结果 52 4.6.1 无任何攻击下的实验结果 52 4.6.2 JPEG有损压缩下的实验结果 53 4.6.3 其它攻击下的实验结果 54 第五章 基于线性内插的可见数字水印 57 5.1 引言 57 5.2 可见数字水印算法 58 5.2.1 被掩盖子图像与水印信息预处理 58 5.2.2 嵌入点的选择 61 5.2.3 水印的嵌入 61 5.2.4 水印的检测与消除 62 5.3 实验结果 63 5.3.1 无任何攻击下的实验结果 63 5.3.2 JPEG有损压缩下的实验结果 64 5.3.3 其它攻击下的实验结果 66 第六章 适合JPEG2000压缩的鲁棒性数字水印 69 6.1 引言 69 6.2 JPEG2000编码过程 70 6.3 适合于JPEG2000压缩的数字水印算法 70 6.3.1 水印信息及原始宿主信息预处理 70 6.3.2 嵌入点的选择 71 6.3.3 水印的嵌入 72 6.3.4 水印的提取 73 6.3.5 水印相关系数计算 73 6.3.6 算法相关说明 74 6.4 实验结果 74 6.4.1 无任何攻击下的实验结果 75 6.4.2 JPEG2000和JPEG有损压缩下的实验结果 76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9 参考文献 81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1 Abstract of Dissertation 4 绪论 数字水印产生的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数字化产品诞生了,凭借着Internet的广泛性和便利性,这些数字化产品以多媒体的形式在网络中发布和传播,计算机和网络的便捷及优越性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益处。然而,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版权纠纷也提上了日程,多媒体产品的数字化特性使得数字产品的拷贝、盗版问题日益猖獗。因此,必须有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版权保护问题的技术来维护这些数字化产品在网络中的安全发布。针对此类日益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