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7卷 第2期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Vol27No2
2012年2月 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 Feb.,2012
城市增长边界分析方法研究
———以长江三角洲常州市为例
苏伟忠,杨桂山,陈 爽,王 丹,吴剑平,高 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摘要:诸多国家已采取城市增长边界(Urbangrowthboundary,UGB)对策以抑制城市蔓延,我国
目前城市与土地利用规划也明确要求划定UGB,但其分析方法研究还较薄弱。综合系统动力学
模型、元胞自动机及城市承载力分析研究常州市区 UGB,结果表明:预测到2020年常州市区城
2
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0847hm,北部和南部组团外延增长、主城区及南北组团内部填充同步发
展,UGB由沿江—德胜河—沪宁高速—新孟河—德胜河—武宜运河—沿江高速—沪宁高速—市
域界限等围合而成;模型预测的UGB与GHUGB(实际规划UGB)北部和东部空间拟合良好,西
部和南部拟合较差,表明模型预测对空间整体和要素联系考虑不足,而用地规模偏差则表明模型
预测更为客观;UGB分析方法在政策、空间规划理念和整体格局上有待完善。
关 键 词:城市增长边界;城市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元胞自动机;常州市
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2)02-0322-10
近代欧美城市采取多种努力去抑制城市蔓延,美国“精明增长”运动其中提出明确城市
增长边界(UrbanGrowthBounddary,UGB)对策,即在城市外围设定增长边界,限定城市发展
在此区域内[12] [311]
,目前已被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采用 。当前中国城市快速蔓延
表现为中心区繁荣与郊区扩张并存,以侵占耕地为主。最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必须
明确城市空间增长边界,但并未给出具体划定方法。2009年《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编制指导意见》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扩展边界,源头控制建
设用地范围,加强耕地及自然系统保护,边界划定方法已有一些研究[1213],但还很薄弱。
国外城市增长边界一般预测未来10~25a的时间尺度[1],要充分考虑影响城市扩展的
驱动因素,预测未来城市用地需求规模以确定UGB的空间尺度[11]。美国田纳西州通过各
[2]
县发展规划划定UGB ,通常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自然资源、交通等图层叠加
分区划定UGB。对数据缺乏地区常借助遥感影像对城市用地单元分类并选,取最大城市斑
[14]
块的边缘作为UGB 。而UGB分析模型需考虑不同时空尺度诸多城市扩展驱动因素,模
型分析较为困难,相关研究则很少[1516]。最近有学者综合人工神经网络、GIS和遥感(RS)
[17]
方法,采用道路、绿地、坡度等因子建立UGB模型,模拟预测了伊朗德黑兰UGB 。该研究
考虑了城市系统自组织运行轨迹,但没涉及自然容量本底约束,而后者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
达地区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瓶颈[18]。国内从土地利用规划角度已提出基于GIS空间分
析技术的定量直观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的方法,很值得借鉴[19]。而北京限建区规划
收稿日期:2011-06-04;修订日期:2011-08-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3074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ZCX2EW
31504)。 1
第一作者简介:苏伟忠(1977-),男,山东莱芜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研究。Email:wzsu@ni
glas.ac.cn
2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