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平第一”:官社土地资源配置与产品分配中的道德铁律——战国、秦官社经济体制下的农民道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研究之三.pdf

“均平第一”:官社土地资源配置与产品分配中的道德铁律——战国、秦官社经济体制下的农民道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研究之三.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5卷 第 3期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Vo1.25 No.3 2012年5月 JournalofXi’fi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 May2012 “均平第一:官社土地资源配置与产品分配中的道德铁律 — — 战国、秦官社经济体制下的农民道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研究之三 张 金 光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在土地国有制及其国家普遍授田制之下所成立的官社体制中,社会一切分配奉行 “均平第一”原则。 官社体制下,土地产品要在土地所有者——国家和耕种者之间进行分配。其分配法则的基础和前提是 “均平 论”和综合 (空间上是远迩)平衡论。应重新审视和评估 “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论的价值 ,研究其分配法则,是道 德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 关键词:战国、秦;官社;“均平第一”;分配法则 中图分类号:K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12)O3一OO92—05 官社体制下,国家租赋徭役索取制度的根据就是来 一 、 官社分配法则的核心:国家索取 源于国有地权。当时的国家索取制度可以说是一种 制度 从地权本体论中衍生出的天然生租论。租赋与徭役 官社逐渐衍生出的税役索取制度—— 比例租、 之产生是一元的,都是来源于土地国有制及其国家 定额租和普遍征役制以雏形的形式包涵了尔后两千 授田制。 余年政府向农民的索取和农 民负担、生存伦理的一 《国语 ·楚语 》云 :“天子之 田九咳,以食兆 民, 切悖论,迫使农 民周期性地沦人生存困境,陷入痛苦 王取经人焉,以食万官。”此 “天子之 田”,则与 “莫非 的深渊。即黄宗羲之所谓 “积累莫返之害”的源头。 王土”为同一语,这就是我们所习称的土地 国有制, 官社体制下,政府向耕者即土地使用者索取租 此 “王土”是为养天下苍生兆民者也。也就是说,此 赋徭役的根据和原则,就是土地国有制度及其国家 地必授予万民,供其使用;将使用权交予民,通过此 普遍授田制。因而在当时的文献中,皆把 “制土”与 程序 “以食兆民”。王土除授予民以养万民之外,且 “治税”联系在一起,此实为一事之两面。凡称 “治 养万官,也就是 “野人养君子”。其实官民都是由民 地”者,无不包括划分土 田以治地税两事,也可以径 来养的。种地要纳粮,这就是国税,也叫田租,此即 直说 “治地”就是治税,“治地”的目的就是为了从耕 当时国家之财政 “经入”,主要用途是作为官俸开支, 者那里获取租税。 《国语 ·鲁语下》引孔子 日“先王 即 “食万官”,亦即 周《礼》“廪人”之 “匪颁”一项职掌。 制土,籍田以力”,如文献所言 “制土分民”“制 田”“任 中国传统赋役理论即对农民的索取制度之设计于此 地待役”“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等,皆合治地与 便产生了。由上述可知,国税之 “经人”产生 自土地 治税二者而一言之。此 “制土”“制田”“为田”等即为 国有制及其国家授 田制。其原则有二:(1)地虽为国 划分土田以制税役也。古人讲 “制土”,没有不把地 家所有,但必养民,即民有依之为生存之权利也。也 与税联系在一起的,这既反映了国有地权不是空的, 就是说,国家必须满足民对必备的生存资源——土 它具有实实在在的经济内容。也可以说,中国古代 地生存线之需,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 “制民之产”,必 收稿 日期:2O

文档评论(0)

大吧书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