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性智慧与中国发展研究论纲.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 27卷 第 4 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 27 No. 4 20 10年 11月 Ch ina A gricu ltural U n iversity Jou rnal of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v. , 2010 ① “生存性智慧 ”与中国发展研究论纲 邓正来 [摘  要 ]  在全球化时代 ,我们需 “重新发现中国 ”,而其中一个重大使命就是对中国人的 “生存性智 慧 ”进行理论阐释 。当下 “中国模式 ”研究存在着知识导向、制度导向、唯理主义预设等缺陷 。以 “生存 性智慧 ”与 “未意图后果 ”为关键词对 “中国模式 ”进行 “实践导向 ”的解释 ,有可能成为深入探究 “中国 模式 ”的一个较为可行的路径 。如果我们以 “生存性智慧 ”来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那么晚近 30 多年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大体上可以被视为这样一个过程 : “生存性智慧 ”在关于意识形态的 “真假结 构 ”的庇护下 、以经济交往中的 “熟人交易 ”和政治交往中的 “策略行动 ”为基本形态 、以不同层次 “生存 共同体 ”的 “共同利益 ”或 “共同善 ”为依据 、以经济发展的后果为最高 “责任伦理 ”判准而逐渐形成的一 个 “未意图扩展 ”的历史进程 。 [关键词 ]  生存性智慧 ; 未意图后果 ; 生存共同体 ; 责任伦理 ; 真假结构 引言 :重新发现中国 晚近以来 ,特别是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诸如 “西方的终结 ”、“中国拯救资本主 义 ”、“中国统治世界 ”和 “中国模式 ”这样的话语充斥着中国社会科学界 。无论我们如何评价诸如 此类的话语 ,有一点是显见不争的 ,即世界和中国情势在这些年的变化的确为中国社会科学提出了 新的挑战和机遇 。关于这一论题 ,我已于此前的数年间在 “中国社会科学的 ‘知识转型 ’”的题域下 进行过较为细致的学理论证 。它主要包括下述三个方面的内容 : 第一 ,从全球化本身的性质来看 ,全球化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同质化进程 ,也不是一个只有客观 维度的历史进程 ,而是一个可以根据人的认识 、利益和传统等因素被建构或重构的博弈进程 。这在 很大的程度上表明 ,全球化的背后其实是一种 “话语争斗 ”和 “文明冲突 ”。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在 被卷入一种所谓客观的 “全球化进程 ”的同时也介入了一场有关全球化的 “话语争斗 ”之中。因此 , 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看 ,这实是一个 “话语建构 ”的问题 ,而其核心就是话语争夺权的问题 。对中 国而言 ,这场话语争斗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有主体性 , 中国社会科学是否可以提供足以影响全球 [ 1 ] 化进程的 “理想图景 ”。 第二 ,当下中国所进入的 “世界结构 ”对中国构成了一种基于 “承诺 ”的支配 ,而这种支配性质 [收稿 日期 ]  20 10 - 10 - 20 [作者简介 ]  邓正来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博士生导师 ,吉林大学法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 兼职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辑刊 》主编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 》主编 。邮编 : 200433。 ① 本文根据我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与贵州大学长江学者团队联合主办 的 “生存性智慧 :知识与智慧的关系学术研讨会 ”上所做的基调发言修改而成 ,后又在 “第一届亚洲人类学民族 学论坛 ”上作为基调报告请大家讨论 。在本文正式发表之前 ,我对整个文章又做了详尽的修改 。因此 ,感谢两 次大会的与会学者所提出的批评性意见 ,尤其要感谢我的助手孙国东博士和林曦博士对本文的最终成稿所做 出的贡献 。 ( ) ·6 ·

文档评论(0)

I LOVE 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