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形式焦虑与想象.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期刊文献

第 19卷第 2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9  No.2  2013年4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SCIENCE)  Apr. 2013  文学的形式焦虑与想象 ——大众化视阈中的“民族形式”论争问题考察 罗立桂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由于民族存亡和战争的现实需要,抗战时期民族主义成为文化上的主要诉求。文学“大众化” 一直以来 就存在的形式焦虑,在抗战的复杂境遇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民族形式”论争就是这种焦虑的集中表达。论争 寄托了知识分子对“民族形式”的不同想象,解放区的“大众化”运动中, “民族形式”被创造出来,赋予了具 体的形态。尽管这些形态,不可能实现 “民族形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承载的所有意义,但是却在社会政治动 员中真正发挥了作用。 关键词:民族主义;文学大众化;文学形式;焦虑;想象;建构 中图分类号:I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2−0148−06  抗战时期,外敌入侵,民族存亡成为最重要的问 在这样的变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人的处境是: “吾中 题。晚清以来知识分子在追求西方现代性的过程中, 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周之 同时伴随着对西方强势文化入及失去民族独立性的惧 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 怕和担忧。抗战的爆发、民族存亡的危机和动员全民 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 抗战的现实境遇,使文学“大众化”运动,成为文艺 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 [1](237) 康有为通过形象 界知识分子的共识,也是文艺界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的比喻描画了“中国四万万人” 这一群体的危难境地, 但是,抗战时期的文学“大众化”面临着复杂的矛盾 那个作为 “驱使者” 、 “宰割者”的 “人家” ,是作为 纠葛。晚清以来,文艺“大众化”的命题中所要面对 和 “中国四万万人” 紧张对立的强势 “他者”的形象 的追求西方现代性和保持民族性,本土化和世界化, 出现的。 这个关于全部中国人命运的想象是典型的 “中 建立民族国家的国际先进经验借鉴和动员群众的现实 国经验” , 是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的刺激下对中国 任务、对不同现代性方案的抉择等各种矛盾都纠结在 在世界中所处地位的发现,这一发现蕴含着中国现代 一起。抗战时期文学“大众化”第二阶段的 “民族形 性的心理体验。 式”论争和实践,就体现了复杂境遇中文学形式创造 中国现代以来在关于 “民族”的建构中,康有为 的焦虑。 对“中国四万万人”命运处境的形象描画和认识,成 为原型、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不管以何种方式建构 “民族” , 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民族自救的问题,民族自 一、文学 “大众化”与民族认同 救可以说是现代民族主义者的原罪体验。民族自救的 情结和唯恐被西方吞噬的忧虑,尤其是战争的威胁, 中国现代的 “民族”意识是在西方列强的威逼和 使得加强民族自身的文化认同和增强各个成员的民族 刺激中产生的。民族主义者对“民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