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选择题百题精炼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师版.docVIP

2013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选择题百题精炼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师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选择题百题精炼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师版) (北京市昌平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卷)1. 我国作家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意味着得到的欣赏与肯定。诺贝尔委员会颁奖词 A.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 B.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交流与传播 C.消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差异 D.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山东省青岛一中2012-2013学年1月调研考试)2.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文化具有地域性特征 B.中华文化独领风骚 C.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D.中华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届高三联合竞赛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期初考试试题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解析】应为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应该保护和弘扬。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未体现。超越华人的范围,成为吸引不同族群的大事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本题选B项。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调研考试 B.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传统 C.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D.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调研考试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调研考试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王大珩作为中国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在研制原子弹、氢弹和导弹的过程中,发扬了崇高的“两弹一星”精神,为研制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作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对“两弹一星”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②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 ④它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江苏省无锡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答案】B 江苏省无锡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山东省青岛二中2013届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模拟试题)“中华文化像一个很大的圆心,圆的半径就是中文,半径有多长,文化就能够走多远。”在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让它缺席。”这说明①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②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郑重的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之路。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因为 ( ?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的吸收一切外来文化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意志强加于人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广东省六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  )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③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④时代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民族精神的延伸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广东省中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统考)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