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学期全册导学教案.doc

[精品]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学期全册导学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学期全册教案 目 录 第一单元:百鸟朝凤 1 第二单元:走进西藏 6 第三单元:江河之声 11 第四单元:主题音乐活动——理想之光 19 第五单元:让世界充满爱 20 第一单元:百鸟朝凤 一、教学思路   (一)设计思路   “百鸟朝凤”这一单元以鸟为主题,通过对鸟的赞美,感受人与自然是和谐的统一体。人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而是自然界的看护者。人与鸟,与一切动物都是朋友。人类要关爱大自然,关爱生命,要保护生态,保护环境,谋求生命与自然的内在统一与和谐发展。   这一单元共设计了两个二级标题:1鸟语花香;2在蓝天里歌唱。   通过从不同侧面。来表现大自然中美丽精灵——鸟婉转悦耳的声音与自由矫健的身影,表达人们对鸟儿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崇尚。同时通过音乐欣赏、演唱,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二)内容结构   百鸟朝凤   鸟语花香   欣赏《晨鸟之歌》(纯自然音)   欣赏《空山鸟语》(二胡独奏)   欣赏《百鸟朝凤》(唢呐独奏)   歌曲《小鸟小鸟》   在蓝天里歌唱   歌曲《白兰鸽》   欣赏《云雀》(排箫独奏)   欣赏《飞驰的鹰》(笛子独奏)   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女声独唱)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感受人类与自然是和谐的统一体,人类要关爱大自然,关爱生命,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2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并了解二胡、唢呐、笛子、排箫等乐器不同的音色特点,同时感受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变化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3通过歌曲演唱,进一步掌握二声部合唱的音准,培养合谐、均衡、统一的合唱能力。 二、教材分析、介绍   (一)欣赏《晨鸟之歌》(纯自然音)   这是模拟自然中各种鸟鸣声,一种纯自然音响。作者通过对清晨鸟儿鸣叫声的模似,营造一种清新、美好、空灵的情景,使人们对大自然充满无限遐想。   (二)欣赏《空山鸟语》(二胡独奏)   《空山鸟语》为刘天华作曲,初稿成于1918年,10年后才定稿。标题采唐代王维诗句“空山不见人”之意。乐曲以拟声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作者通过音乐记述外界现象时,并非采用自然主义态度,而是深深渗透了自己的感情。结构上属于多段体,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简单几笔就描绘出题意幽邃、深远、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接着,非常活跃的旋律进行,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全曲贯穿始终,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相结合,宛若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清新愉悦心情与自由自在的鸟语交融相织。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拟手法,将鸟鸣音乐化,使乐曲的造型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使音乐更加优美生动,富有情趣。   刘天华(1895年~1932年)原名刘寿椿,江苏江阴人,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学时参加学校军乐队。中途辍学,曾学过铜管、小提琴、钢琴。1914年自学二胡,创作二胡曲《病中吟》。1915年,应聘任江苏省立五中音乐教员。曾在江阴举办暑期国乐研究会。自1922年始,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教学之余,随外籍音乐学习小提琴及西洋作曲理论,兼修戏曲音乐。曾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搜集、整理。共作有十首二胡独奏曲、三首琵琶独奏曲、二首丝竹合奏曲,代表作有《病中吟》、《月夜》、《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烛影摇红》等二胡曲,并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第一个采用近代记谱法,编辑出版了京戏曲谱《梅兰芳歌曲谱》。吸收小提琴演奏的长处,将二胡从伴奏乐器上升为独奏乐器,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曾筹建国乐改进社,并主编《音乐杂志》。   (三)欣赏《百鸟朝凤》(唢呐独奏) 百鸟朝凤原是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1953年春,由山东省荷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曲参加全国会演,受到热烈欢迎。自《百鸟朝凤》搬上舞台以来,经过了多次加工改编。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挥时,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等随意加入。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的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的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后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70年代,在任同祥演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意境的引子,同时进一步将鸟叫声集中压缩,有层次的合理安排,并配以新的伴

文档评论(0)

zhangf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