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烽火岁月 第十七课 朱老巩护钟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pptVIP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烽火岁月 第十七课 朱老巩护钟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标导航 1.了解革命战争小说的全貌和特点。 2.了解此类题材小说的历史背景和丰富内涵。 3.了解《红旗谱》作为农民革命史诗的特点。 4.了解《红高粱》的叙事手法。 5.通过课后“思考”部分,进行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内容概说 20世纪,对中国来说,可以说是革命与战争的年代。革命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创作局面,代表作有反映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题材的梁斌的《红旗谱》。改革开放以后,很多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的作家,以审视与回顾历史的视角,重新挖掘革命战争题材,呈现与以前革命文学创作截然不同的特点,代表作有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是梁斌的《朱老巩护钟》和莫言的《罗汉大爷》,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朱老巩护钟》选自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的第一节。锁井镇农民朱老巩,为保护公产和地主冯老兰进行斗争,不让冯老兰砸钟,失败后郁郁而终。小说生动地展示了冀中农民自发反抗地主压迫的壮丽图景,塑造了一个勇敢果断、嫉恶如仇的农民英雄形象。 《罗汉大爷》选自莫言的小说《红高粱》。课文一开头,用倒叙的方法,追溯那段不平常的历史,引出读者期待中的英雄罗汉大爷。通过对罗汉大爷由顺从到反抗过程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忠厚老实,但为了自己自由安宁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尊严,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农民形象,讴歌了他粗野不羁的生命力和为生存而反抗的精神。 赏析指导 本单元阅读鉴赏的重点是理解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小说的结构。由于两篇课文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因此鉴赏前要先对作家、作品进行初步的了解,了解原著的主要故事情节、艺术特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作者的创作思想。 1.分析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首先应该到题材中去寻找。题材蕴含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两篇课文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但反映的主题不一样。《红旗谱》是解放以后涌出的以革命和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人物,打动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红高粱》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小说,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战争小说。作者致力于从战争中挖掘出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根”,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2.欣赏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技巧。 要正确把握小说的描写技巧及其重要作用,重点应了解、熟悉人物描写技巧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方法。这其中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把握这些内容、方法,才能较好地欣赏人物的描写技巧,分析好人物形象,更全面综合地理解小说。 3.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结构是作者剪裁生活和组织篇章的总框架,要详细分析,实际掌握,则应着重了解叙述的时间顺序、空间变换、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故事线索的明暗安排,以及叙述中的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等有关知识。一般小说的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构成,可以此为依据划分层次。但如果有运用倒叙(如《祝福》)、插叙(如《故乡》)或省略某部分情节等特殊情况,则要注意。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要注意这样两点:(1)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生、发展的体现,分析情节结构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2)分析情节结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结构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理解、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将进酒 城下路即 宋·贺铸 城下路,凄风露,今日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①,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②扫,初谓商山遗四老③。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④,接武曳长裾⑤。高流⑥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⑦,死忘名⑧,谁论二豪⑨,初不数刘伶⑩。 【简介】 《将进酒》,词牌名。即《梅花引》。一百十四字体。《梅花引》,贺铸以乐府篇名改易。 【注解】 ①开函关,掩函关:函关,函谷关,战国时秦之要隘,进入长安必由之路。这里开掩比喻改朝换代。 ②三秦:项羽破秦入函谷关,三分秦关中之地,故合称三秦。 ③商山四老:指秦末商山四皓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这四老。他们最初不肯臣事汉高祖,后被张良用计请出山,保护太子。见《史记·留侯世家》。 ④裂荷焚芰: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南齐周彦伦隐居钟山,后应诏出来做官。孔稚作《北山移文》加以讽刺,中有“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之语。 ⑤长裾:裾,衣服的前襟,即大襟,大襟长长的官袍。 ⑥高流:指阮嗣宗、陶渊明、刘伶等高人游于醉乡,不计生死,忘却名利。 ⑦生忘形:用杜甫《醉时歌》:“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⑧死忘名:用《世说新语·任诞篇》晋张翰语:“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⑨二豪: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