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 地 质 学 报 ACTAGEOLOGICASINICA VFoeb].72N。o。,
中朝地块与扬子地块碰撞的时限与方式
— — 长江中下游地区震旦纪一侏罗纪沉积环境的演变
李锦轶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内窖提要 古陆碰撞继之为海洋盆地关闭、山脉隆起和前陆盆地巨厚碎屑岩系的堆积 造山带的前陆地区,
前身是被动陆缘,构造上位于比较低的部位.其地质记录可以保存得相对完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大别造山带的
前陆构造带 通过对那里沉积物形成环境,特别是物源区的分析研究,识别出震且系至下三叠统被动陆缘沉积岩系
和中三叠统至中侏罗统前陆盆地沉积岩系,据此推测大别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发生在中三叠世。早三叠世被动陆
缘岩系和前陆盆地堆积物的空间分布,揭示出中朝与扬子两个地块之间的碰撞方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从东到西
基本是 同时的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前陆盆地 扬子地块被动边缘 中三叠世地块碰撞 碰撞方式
中国东部介于华北与华南之间的大别造山带 . 形成演化的的信息。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大别造山带
以出露地球上面积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岩引起了地质 的前陆构造带。在那里,保存了比较完整的震旦纪至
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中朝与扬子两个地块碰撞 侏罗纪沉积物。笔者近年对这些沉积物的形成环境
形成的。晚中生代至新生代堆积物的掩盖 以及强烈 进行 了分析研究,获得 了有关该区被动大陆边缘发
风化作用和深剥蚀,使得构成该造 山带的大部分浅 展演化和前陆盆地开始时间等方面的一些重要信
层次物质几乎被剥蚀殆尽 ,给该区地质历史的重建 息 ,据此推测大别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发生在中三
造成了巨大困难 。迄今为止 ,对于该区碰撞造山作用 叠世 ,碰撞方式从东到西基本是同时的。
的研究,主要基于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超高压变 1 区域地质背景
质岩形成时代和古地磁极移曲线的测定,因而对碰
撞造山作用时代有新元古代(张树业等,1989)、早古 大别造山带向西与秦岭造山带相连 在那里,已
生代(Matauereta1.,1985;许志琴等,1988)和三叠 经识别 出中朝地块南部早古生代活动陆缘岩系、商
纪 (李春昱等 ,1982;Lineta1.,1985;李曙光等, 丹早古生代碰撞带、南秦岭增生地体和勉略三叠纪
1988徐树桐等 ,1992;Ameseta1.,1993,1996; 碰撞带(Xueta1.,1994;冯庆来等 ,1996;王宗起
等 ,1999;Lieta1.,1999;Mengetal_,1999)。商丹
Congetal,1994),碰撞方式有东早西晚 (Y_net
碰撞带向东延伸经过桐柏山北麓的信阳,然后隐伏
a1.,1993;Leeeta1.,1997;Zhang,1997)和基本
于台肥 中一新生代盆地堆积物之下。勉略碰撞带的
同时 (Aureseta1.,1993,1996)等截然对立 的认识。
向东延伸,一直没有被证实。近年在桐柏山以南的大
古陆碰撞继之为海洋盆地关闭、山脉隆起和前
洪山的三里 岗地区,识别出由辉长岩和玄武岩构成
陆盆地巨厚碎屑岩系的堆积 。造山带的前陆地 区,前
的古洋岩石圈残片(董云鹏等,1999),但是其形成时
身是被动陆缘,其组成 自下而上可以分为古陆结晶
代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基底杂岩、被动陆缘海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