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docVIP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星地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三) 杨建瑛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的第三节。前两节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从这一节开始,教材将眼光从宇宙转移到地球,并且要研究地球这颗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其实,地球的运动非常复杂,除了自传和公转外,还有其他许多运动形式。教材主要从与人类的关系考虑,只介绍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形式---自传和公转。 本节教材介绍了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这是地球运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掌握了这些内容,就能懂得身边很多自然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并为下一步理解大气运动、水循环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涉及了以下几个标题: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昼夜交替和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介绍。传统教材把自传、公转分开来讲,不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为地球运动部分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最难的一部分,将自传和公转放在一起学习,学生可从方向、周期、速度、意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懂并掌握这部分知识。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目的是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许多地理现象是地球自传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完全割裂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是不科学的。 课标要求及课标解读: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地球自传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一系列现象的发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读、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偏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或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1.15—1.17,运用对比地方法学习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比较)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四季和五带等基本概念。能运用地球仪、三球仪科学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重点说明昼夜更替与四季的形成。 能够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地方时和经度,以及区时的简单计算。 会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 能够准确地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昼夜长短及季节状况。 7、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难点: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课时:课时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第二课时:第课时:第课时:第课时:第课时:①将一个装有灯泡的电灯座放在桌子的正中央代表太阳,里点灯大约1米远处的桌边放上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 ②将房间弄暗,把灯打开,看地球仪表面有哪些部分被灯光照亮?哪些部分没有被灯光照到 ③ 在地球仪上找到某一点的位置,大约5秒钟将地球仪转1圈,记下在什么时候这个点的位置是亮的,那就是该地的白天;什么时候这个点的位置是暗的,那就代表该地是黑夜。 指导学生阅读图1.19明确晨昏圈(线)、晨线、昏线的概念,以地球自转方向为依据引导学生在侧视图和俯视图判读晨线和昏线。教给学生在光照图中判断晨线和昏线的方法。强调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晨昏线所在平面经过地心。介绍晨昏线的画法。 注意讲清楚基本概念,如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区时与时区的区别。学生对于时间的早晚理解不是很清晰,教师可以交给学生这样的方法去理解----在同一天中(24小时计时法),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的时间数值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大,即时间较早。 介绍时区和日界线的概念,运用教材图1.20.讲清时区的划分方法(注意0时区和东西12区的特殊性)及每个时区区时的确定,实际应用中个国家法定时的使用,特别是北京时间的含义及应用。用图示法或公式法进行区时的计算。课上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进行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部分出现“地转偏向力”的概念,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它与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有关,告诉学生“地转偏向力”是人们为便于研究和解释某些现象而假想的力。教学中教师要强调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是地球自转的结果。重点要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讲清偏转规律。为考试及做练习方便,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