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从不同方向看参考资料试题.docVIP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从不同方向看参考资料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中国人姓名命名的数学成果(1)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学王国里,有许多中国人姓名命名的数学成果,在科学的征途中矗起一座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1.刘徽原理、刘徽割圆术: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提出了求多面体体积的理论,在数学史上被称为“刘徽定理”;他发现了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其周长无限逼近圆周长,创立了“刘徽割圆术”. 2.祖率: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将π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西方国家早了1000多年.被推崇为“祖率”. 3.祖暅原理:祖冲之之子祖暅提出了“两个几何体在等高处的截面积均相等,则两体积相等”的定理,该成果领先于国外2000多年,被数学界命名为“祖暅原理”. 4.贾宪三角:北宋数学家贾宪提出“开方作法本源图”是一个指数是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表,比欧洲人所称的“巴斯卡三角形”早六百多年,该表称为“贾宪”三角. 5.秦九韶公式: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已知不等边三角形田地三边长,求其面积公式”,被称为“秦九韶”公式. 6.杨辉三角:南宋数学家杨辉提出的“开方作法本源”,后又称“乘方术廉图”,被数学界命名为“杨辉三角.” 7.李善兰恒等式: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在有关高阶差数方面的著作中,为解决三角自乘垛的求和问题提出的李善兰恒等式,被国际数学界推崇为“李善兰恒等式”. 8.华氏定理、华—王方法:1949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证明了“体的半自同构必是自同构自同体或反同体”.1956年阿丁在专著《几何的代数》中记叙了这个定理,并称为“华氏定理”.此外,他还与数学家王元于1959年开拓了用代数论的方法研究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新领域,其研究成果被国际誉为“华—王方法.” 9.胡氏定理:我国数学家胡国定于1957年在前苏联进修期间,关于数学信息论他写了三篇论文,其中的主要成就被第四届国际概率论统计会议的文件汇编收录,并被誉为“胡氏定理”. 10.柯氏定理:我国数学家柯召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专攻“卡特兰问题”,于1963年发表了《关于不定方程x2-1=y》一文,其中的结论被人们誉为“柯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孙琦在数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柯—孙猜测”. 11.王氏定理:西北大学教授王戍堂在点集拓扑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其中《关于序数方程》等三篇论文,引起日、美等国科学家的重视,他的有关定理被称为“王氏定理”. 12.陈氏定理: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于1973年发表论文,把200多年来人们一直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了一大步,现在国际上把陈景润的“1+2”称为“陈氏定理”. 13.侯氏定理:我国数学家侯振挺于1974年发表论文,在概率论的研究中提出了有极高应用价值的“Q过程惟一性准则的一个最小非负数解法”,震惊了国际数学界,被称为“侯氏定理”,他因此荣获了国际概率论研究卓越成就奖——“戴维逊奖”. 14.杨—张定理:从1965年到1977年,数学家杨乐与张广厚合作发表了有关函数论的重要论文近十篇,发现了“亏值”和“奇异方向”之间的联系,并完全解决了50年的悬案——奇异方向的分布问题,被国际数学界称为“杨—张定理”或“扬—张不等式”. 揭开数字预测的秘密 说起对数字的迷信,很多同学一定有些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都什么年代了,还说迷信数字,这明摆着骗人的玩意儿早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和“气候”!话虽说得不错,可你知道对数字的迷信曾风行到什么程度?回顾一下与它有关的历史片段,大家对痴迷和笃信的负面效应就会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 那还是在革命前的俄国,尽管迷信数字是没有任何根据,可人们已不知不觉身陷其中,人们对数字的迷信程度可从屠格涅夫的一篇小说中略见一斑,小说中的主人公根据数字上的偶合而自认为不被拿破仑所承认,于是郁闷消沉,最后选择了自杀了结一生. 世界上巧合的事情太多,它根本不能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根据.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用数字占卜广为流传,当时甚至有人指望着借助这种占卜来预见战争的结局.1916年,瑞士某报就曾用数字作了有关德国和奥匈帝国皇帝命运的下述报导: 因为两个和数都一样,而且每一个又都是当年年份(1916年)的2倍,该报由此得出结论,这一年对两位皇帝都是致命的一年,是预兆着灭亡的一年. 只要动脑筋想一想,把各行计算变换一下位置马上真相大白.试着把各行改成下列顺序: 出生年、年龄、登皇位年、统治年数,把一个人的出生年加上年龄,应该得到哪一年?当然应得到进行计算的那一年即1916年,同样,如果把登皇位年加上在位统治年数,同样得到的也是该年的年份即1916年.很显然,不论是关于哪位皇帝的这四个数目相加都会有同样的结果(得到该年份的两倍数字).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定要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遇事冷静地思考、判断、不盲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