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二-一-五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VIP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二-一-五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1-5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尚节亭记 刘 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瘿肿,为,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 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    备:很充分 B.故让国,大节也 让:辞让 C.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鲜:很少 D.或以之比德而自励 比:比较 解析:比,意为比拟。 答案:D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节”字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 ②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④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⑤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 ⑥故让国,大节也 ⑦好植竹,取其节也 ⑧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A.①⑦⑧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④⑤⑧ 解析:①②③⑧中的“节”取实义,④⑤⑥中的“节”取虚义,⑦二者兼而有之。 答案:C 3.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往往是为了取其所蕴涵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亭”,作者看到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 D.《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为人处世,平时在家就开始讲究,他日必能做到应对自如。黄中立却不是这样的。 解析:《礼记·中庸》的注书上是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另外,在作者看来,黄中立正是这样的。 答案:D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操,是人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标准。 (2)《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 【参考译文】 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难道仅仅是好玩罢了?所以兰花是取它的芬芳之义,谖草是取它的忘忧之义,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之义。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做座位右边的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这样做,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好处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之亭”,作为读书游玩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因为它有节。至于经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霜雪的侵袭,而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里面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集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