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二讲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docVIP

广东专用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二讲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时提升作业(八) (4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鲁迅先生评论的这部小说是(   A.《水浒传》      《红楼梦》 《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 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 福建八校模拟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①②   ①③   ③④   ②④ 5.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一书中认为“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法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劲’。”这表明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之一是(   A.统治者对书法的偏爱人才选拔制度的推动 书法家艺术修养的提高士大夫审美标准的转变 石家庄模拟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汕头检测下图说明(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注重继承中国画的传统并加以创新。右图为齐白石的作品最能体现作者继承与发扬的中国画传统是(   A.风俗画工笔画文人画花鸟画 长春模拟欧阳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山水画重视写实 花鸟画浓墨重彩人物画形神俱备 绘画是人们历史生活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隋唐时期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宋朝绘画中表现人们生活的世俗场景大量出现。这些绘画共同之处是   A.佛教开始传入我国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古代绘画博大精深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魔术绘画戏剧杂技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 元朝的高压统治科考功名的需要 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时,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材料三 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昺)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通典》卷一四)……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材料五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五的观点。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

文档评论(0)

文档集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