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网络版) 2006 年 9 月,第 4 卷,第 5 期
Science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Online Sep. 2006 ,Vol.4 ,No.5
蕨类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1 1,2 1
郑 玲 ,徐 皓 ,王玛丽
(1. 西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2. 陕西理工学院 生物系, 陕西 汉中 723000)
摘 要:蕨类植物分子系统学揭示了蕨类植物各类群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蕨类植物并非是一个
单系群,其中石松类是最原始的基部类群,它和种子植物及真蕨类植物构成的大类群是姐妹群;
松叶蕨类和木贼类与真蕨类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薄囊蕨类植物中,紫萁科是最原始的科;瘤足蕨
科和树蕨类的蚌壳蕨科、桫椤科及 Metaxyaceae 组成了一个单系群;水龙骨科、禾叶蕨科、骨碎
补科、条蕨科、肾蕨科和鳞毛蕨科可能是由同一个祖先进化而来的。瓶儿小草目可分为两个类群,
一个是瓶儿小草科,另一个是阴地蕨科和七指蕨科。分子系统学也解决了一些疑难科内或属间的
系统分类问题。Llavea 应从中国蕨科中分离出来。紫萁科中的紫萁属不是单系发生的,国外的块
茎蕨属和薄膜蕨属的一些植物也应包含在紫萁属中。桫椤科中的木桫椤属和黑桫椤属应合并成桫
椤属。碗蕨科中的碗蕨属是仅有的非单系发生的属,鳞始蕨属和 leptolepia 的一些植物也包含在其
中。书带蕨科分为两个类群,第一个类群包括车前蕨属和书带蕨属,第二个类群为一条线蕨属和
针叶蕨属。蹄盖蕨科分为 5 个亚科:冷蕨亚科、蹄盖蕨亚科、对囊蕨亚科、双盖蕨亚科、轴果蕨
亚科。原来在骨碎补科中的雨蕨属应该归入水龙骨科,而水龙骨科的多足蕨属是多系发生的。膜
蕨科的瓶蕨属应分为两个亚属,即 Didymoglossum 和Achomanes 。
关 键 词:蕨类植物;分子系统学;系统演化;分类
中图分类号:O17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4X(2006)0234-07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蕨类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2001 年在北京香山中科院植物
所举行的中国蕨类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hinese Pteridophytes )上,各国蕨类学专家共同
提出了国际上蕨类植物今后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前沿课题,把蕨类分子系统学研究推上了高潮。分子系
统学在揭示蕨类植物类群的系统演化关系上起着重要作用。
1 蕨类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
[1]
蕨类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目前的主要分析对象为 DNA 序列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
有关蕨类植物亚门间的系统演化关系;二是真蕨亚门中各科间及属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1.1 蕨类植物各亚门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现存蕨类植物一般分为5个亚门: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石松亚门(Lycophytina)、木贼亚门
(Sphenophytina)、水韭亚门(Isoephytina)和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按照习惯的分类法,通常把真蕨亚门称
为蕨类(ferns ),而把另外的4个亚门称为拟蕨类(fern allies )。真蕨亚门通常被分为厚囊蕨类(纲)
[2]系统中,将薄囊蕨
(Eusporangiopsida )和薄囊蕨类(纲)(Leptosporangiopsida ),但在秦仁昌(1978)
纲分为原始薄囊蕨纲(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和薄囊蕨纲,因此真蕨亚门就包括厚囊蕨纲、原始薄囊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5-08-30
审 稿 人:任 毅,男,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
纲和薄囊蕨纲。
关于这几个亚门的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32937-2016》知识培训.pptx VIP
- 3.1 波的形成 课件-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应用密码学》配套教学课件.ppt VIP
- 演讲台风训练.ppt VIP
- 演讲比赛培训方案.pptx VIP
- 演讲台风适用于演讲训练培训.ppt VIP
- 运输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docx VIP
- JC-T 2027-2010 高纯石英中杂质含量的测定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pdf VIP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笔记》.docx VIP
- 宁夏平罗县几种典型土壤修正系数的确定.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