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2 卷 第 4 期 地 理 研 究 Vol. 22 , No. 4
2003 年 7 月 GEO GRAPHICAL RESEARCH J uly , 2003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
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1 ,2 1 1
李仁东 , 程学军 , 隋晓丽
( 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汉 430077 ;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摘要 : 采用遥感、GIS 一体化技术 , 利用 1989~1990 、1995~1996 和 1999~2000 年获取的三
期陆地资源卫星图像 , 对江汉平原土地利用 10 年变化和以 1995~1996 年为界的前后两个 5
年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 , 并探讨了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 该区的土地利用在不
同的时间及空间尺度上有明显不同的特点。10 年间 , 耕地减少近 5 万 hm2 , 其中 , 前 5 年的
减少量占多数 , 达 6783 % 。各类建设用地总计增加了 156 万 hm2 , 其中 , 前 5 年的增加量
是后 5 年的 2 倍。水域面积在 10 年间增加了达到 354 万 hm2 , 后 5 年的增幅不到前期的 1/
2 。土地利用变化最快的区域均处于工业经济较发达、城市化较快的地区如武汉、仙桃 , 变化
最慢的区域在监利、松滋、天门等地。政策、社会经济与科技因素对土地利用随时间尺度的
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变化 ; 驱动因素 ; 遥感 ; 江汉平原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章编号 : (2003)
1 区域概况
江汉平原地处长江中游 , 介于北纬 29°26 ′~31°13′和东经 111°30~114°32′之间, 位于
湖北省中南部 , 含沙市、江陵、松滋、公安、石首、监利、仙桃、洪湖、潜江、天门、汉
( ) 2
川、云梦、应城、当阳、枝江、武汉市 包括汉阳和武汉市区 , 总面积为 31 034km ,
是长江中游平原的主体部分之一[1 ] 。
整个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汉水冲积而成 , 地势平坦 , 海拔一般不到 100 米。区域内湖
泊密布 , 河网交织 , 堤垸纵横。在平原外围 , 是由红色粘土组成的垄岗地形 , 相对高度一
般不超过 20 米 , 实行垄水岗旱。沿长江、汉江、东荆河等大河沿岸 , 地势相对稍高 , 土
质疏松深厚 , 排水条件较好 , 多为旱地。各河流之间及山前岗地边缘 , 地势相对低洼 , 为
积水汇集的湖沼洼地带 , 是水田最集中之处 , 也是洪涝渍害最严重的区域。
该区气候温暖湿润 , 无霜期长 243 ~275 天 , 活动积温 5100 ~5400 ℃, 年降水量为
980~1300mm , 4~9 月降水量占全年雨量的 2/ 3 以上, 雨热同期 , 作物一般可 2 至 3 熟。
在土地利用的构成中 , 耕地占绝大多数 , 比重接近70 % , 其中 , 水田占 5983 % 。水
域居第二 , 占总面积的 15 %左右。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林地分别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