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 ·学科热点·
2009 年 6 月
本文刊登在《图书情报工作》2009 年第 11期 “专家视点”栏目。
重读近现代图书馆学典籍的必要性
王子舟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王子舟,1957 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未入任何党派。1999 年至 2005 年在武汉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任教,兼任过图书馆学系主任。 2006 年调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现兼任系副主
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学原理、图书馆学史、
图书馆管理、知识受众与阅读)和古代藏书史与藏书文化。主要著作有 《陈寅恪读书生涯》、
《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图书馆学基础教程》、《图书馆学是什么》,发表论文 90 余篇。
参加过多个国家和教育部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弱势群体知
识援助的图书馆新制度建设》(05ATQ002)等。
摘要:研究图书馆学史是理解本学科基本特质的前提读近现代图书馆学典籍不仅是了解学术史的主要途径,而且有助于打好
图书馆学专业的基本功,建立起良好的学术感觉。
关键词:图书馆学史 图书馆学要籍 近现代
分类号:G250
The necessity of rereading modern library classics
Wang Zizhou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Abstract] It’s a premise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haracter of our discipline when we study history of library science. Reading
modern library classics are a main approach to understand library science history. Furthermorethey can help you build the basic skill
and helpful academic sense in library science.
[Keywords] history of library science library classics
学科或专业的活力来源于两部分:一是对过去的记忆;一是对未来的期望。有记忆我们才能够反思,有期望才会去探索。
记忆意味着要你必须先去经历,即对本学科或专业的历史要了解一遍,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做学术史的研究, 目的是寻找出学
术发展的逻辑关系、演进路径。但是,做这项工作是吃力不讨好的。首先,别人认为你不是在搞学术前沿的东西,将精力投注
此处得不偿失;其次,研究学术史要花很大的力气,成果出得太慢。 这大概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图书馆学欣欣向荣的情况下,
竟然没有一部出色学术史的重要原因。
不仅做研究的人不重视学术史,现在图书馆学专业的本科生、 硕士生乃至博士生,也没有几个人去认真读图书馆学的旧籍
了。我们的学生在许多场合经常出现令人可笑的常识错误,写出来的文章也硬伤累累。甚至在专业课堂上,老师提问一些本学
科大家及其主要作品,满堂学生竟茫然不知。真的不知道,一门逐步失去记忆的社会科学,它的生命力到底能持续多久。教师
卖热点,学生追时髦,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认真思考本学科的一些元命题了。
1901 年,梁启超先生曾痛砭时弊曰: “中国学风之坏,至本朝而极,而距今十年前,又末流也。学者一无所志,一无所知,惟
[1]
利禄之是慕,惟帖括之是学” 。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仅在重蹈旧辙,而且有过之无不及。当此学术腐败蔓延、学术流弊
伏窜之时,只有认真面对学术甚至是以殉道的精神去作学问,方有可能挽狂澜于既倒。而实现这样一个转折,我们的学生、我
们的研究者,都应该了解学术史,尤其是图书馆学的历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