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中硒的存在形态及其保健作用.pdfVIP

富硒茶中硒的存在形态及其保健作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月号农学中旬刊 第10卷 第11期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Nat Sci Edit)   Apr.2013, Vol.10 No.11 ·81· 富硒茶中硒的存在形态及其保健作用     郭胡津, 赵振军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湖北 荆州434025) [摘要] 富硒茶为在富硒区土壤上生长的茶树新梢的芽、 叶、 嫩茎, 经过加工制成的含硒量符合中国富硒 茶标准的茶叶。 就富硒茶中硒的存在形式、 含量及其保健作用作一综述, 可为富硒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 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富硒茶; 赋存形态; 保健作用 + [中图分类号] TS272.5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1409 (2013) 11 0081 03 茶叶富集硒的能力很强, 通过茶树生物富集和转化作用, 能把非生物活性和毒性高的无机硒转化为 [1] 安全有效、 毒性低的有机硒, 是天然的理想硒源 。 中国的茶叶几乎都含有硒, 但硒的总量随土壤环 境及品种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变化幅度为 0.017 ~ 6.590mg/ kg, 而富硒茶含硒标准为 0.5 [2-4] ~2mg/ kg 。 硒是人体中影响免疫能力的30 多种酶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富硒茶具有重要的保健作 [5] 用 。 1  硒在茶叶中的赋存形态 茶叶是人体摄入硒元素的重要来源, 但茶叶中硒的可利用性、 保健功能的发挥甚至可能会导致的毒 [6] [7] 性都取决于硒在茶叶中的存在形态。 杜琪珍等 、 钟颜麟等 对茶叶中硒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认为茶 叶中硒主要有无机硒和有机硒2种形态, 其中无机硒约占8%, 有机硒约占80%左右。 研究表明, 植物体中硒存在的化学形态有20 多种, 主要有硒酸盐 (Selenate)、 亚硒酸盐 (Sele- nite)、 硒代半胱氨酸 (Se-cys)、 硒代甲硫氨酸 (Se-met)、 硒高半胱氨酸 (Selenohomocysteine)、 硒-甲 基硒代半胱氨酸 (Se-methylselenocysteine)、 γ-谷氨酰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γ-glutamyl-Se-methylseleno- [8-10] [11] cysteine) 等 。 Emese等 研究表明γ-谷氨酰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等形态的有机硒化合物的抗肿 瘤、 抗氧化与可吸收性都高于硒代甲硫氨酸 (Se-met) 等形态的硒化合物。 在茶叶中, 不同种类的硒化 合物不仅生物利用效率和保健功能的差异很大, 而且部分硒化合物可能会造成生物毒性, 因为杜琪珍等 推测茶叶中的蛋白硒主要是以硒与氨基酸结合的化合物形态存在, 而氨基酸分子通常具有手性中心 (甘氨酸除外), 这样就会导致硒的存在形态可能出现右旋 (D型) 氨基酸硒和左旋 (L型) 氨基酸硒 的对映体, 通常认为左旋氨基酸对人体是安全无毒性的, 右旋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是对生命有害的, 会产 [12] 生毒性 。 目前, 人们对茶叶中硒的存在形态的认识仍然比较笼统, 因此, 为了科学、 安全地利用茶 叶中的硒化合物, 对茶叶中硒元素的存在形态与手性进行鉴定是非常必要的。 [3] 茶叶加工方法会影响茶叶中硒的存在。 顾谦等 研究认为, 高温等因素会导致茶叶中硒总量的减 [13] 少; Moreno 研究也表明, 植物体中有机硒在酶促水解等作用下, 其存在形态会发生转化, 而茶叶加 工过程中存在着丰富的酶促化学反应, 那么茶叶中有机硒的存在形态与构型会不会随着加工过程而发生 变化? 如何变化? 非常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研究的结果将会为科学地加工富硒茶提供理论依据, 具   [收稿日期] 2013 01 24   [基金项目] 长江大学博士启动基金 (801190010121)。   [作者简介] 郭胡津 (1990 ), 男, 现从事茶叶加工研究。   [通讯作者]

文档评论(0)

higu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