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文献综述.docVIP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文献综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我常常在想什么样的作品能让人铭记,能让人对里面的人物刻骨铭心。有这样一类人,一直生活在历史舞台上,却被人忽视甚至察觉不到,这样的一类人,我们将其称作“零余者”。那什么是“零余者亦称“多余的人”或“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最的零余者形象是中的主人公奥涅金。而零余者这一称谓的流行,主要是在屠格涅夫的《零余者的日记》出版之后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受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我,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以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郁达夫将之译翻译作《零余者的日记》 《零余者的日记》是的一部中篇,作品一问世,“零余者”这个名词就流行于俄国文坛。小说以一个自称“零余者”的患肺病的破落贵族青年,死前二十天的日记形式写成,这类形象在十九世纪俄国又被称为“多余的人”。他们不属于过去的时代,因为他们已经看到过去的时代的种种弊病,但他们也不属于未来,因为他们在过去的时代成长,无力改变自身。因此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多余的人”,一个在所有问题上的失败者。沉沦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日本留学生,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被学校开除,因而为社会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着和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的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他不甘沉沦,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他在异国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联,因而主人公在自杀前,悲愤地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小说强烈的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在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国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怜的强烈共鸣。笔者始终坚持的写作宗旨,是有人的。文是人性的反映,是人性的美与丑陋,没有了人性,文,永远是死的。沉沦,写的也是一种人性,是一种精神折磨下对人性的控诉。没有一种控诉,不是撕心裂肺的,而我们,却在时时地叮嘱自己,什么都没听到。哎,沉沦,一言以蔽之,人性的悲剧。肖涧秋首先他不是贵族,不但没有祖传的家业,而且连安宁的清贫生活也难以维持;再者他的孤独与苦闷不是缺乏生活目的,而是与整个社会的对立,来自于他明确的生活目的不能实现。此外,也更具悲剧色彩,态度偏激,行动狂热,没有俄国零余者的贵族气。如果说,俄国零余者形象是贵族阶级走向没落的产物,那末,作品的零余者形象则是平民阶级走向觉醒的结果。, 1985,(01) 第14页。 【2】王瑶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后记[J] 鲁迅研究月刊1990(01) 第87页。 【3】 单洳鹏 钦鸿编《文人的另一面》谈片[J]. 出版史料 , 2004,(03) 【4】井笑泉 《塞上的形象》[J]. 朔方 1982 .11月 第37页。 【5】卢文一 略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J].九江师专学报 1994(03)第四板块。 五、参考文献 [1]单洳鹏 钦鸿编:《文人的另一面》 谈片 [J] 出版史料 2004(03) [2]王瑶:《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3] 叶永胜 [期刊论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 [4] 钱旭初 [期刊论文] -学海2003(05)[5] 冯红岩:《二十世纪初中国零余者产生原因浅析[6] 肖玉林:《“零余者”笔下的“零余者”——试论早期郁达夫其人其文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考证? 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2009年12期 。 [8]缪启昆:《鲁迅笔下的罗亭《伤逝》散论之二 [9] 张海生、吴玉玉:《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边缘人和零余者的悲歌零余者的艺术表现——郁达夫沉沦的表现风格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