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科毕业论文
(二○一一 届)
题 目 看万千戏子同台,观旦末如何出彩
——张竹坡人物塑造论论略
学 院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教 务 处 制
二○一 一 年 五 月
目 录
[摘 要] 2
[Abstract] 2
[关 键 词] 2
[Key words] 2
一、人物塑造的总思想——系统论 3
(一)伏线 3
(二)出场 4
(三)作结 5
二、人物塑造的基本原则 6
(一)人物必须符合“情理” 6
(二)人物必须具有典型意义 7
三、人物塑造的艺术方法 9
(一)“白描”法 9
(二)“犯而不犯”法与“各各皆到” 10
四、张竹坡人物塑造理论的贡献及其影响 12
(一)张竹坡的“情理”说充实了小说写实论的内涵 12
(二)张竹坡的“典型”说推动了典型论的发展 13
(三)张竹坡的语言“白描”说丰富了清代的语言艺术观 13
(四)张竹坡人物塑造理论的影响 14
注 释 15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看万千戏子同台,观旦末如何出彩——张竹坡人物塑造论论略
[摘 要]紧接金圣叹、毛宗岗等人之后,清人张竹坡开拓了人物塑造理论新的疆域,拥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他首先是把人物放在一个整体的网络中去解读,认为人物与人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此还提出了相对应的读法;其次,他提出了“情理”论和“典型”论,认为人物要符合情理并且具有典型性;最后,他提出了“白描”、“犯而不犯”等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进行了创新。
[Abstract]Zhangzhupo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character portrayal after JinShengtan and MaoZonggang, and he had a original and unique perspective.Firstly, he put the characters into a whole network to decipher, and deem th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s and the characters are very closely related, to which he als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ading methods. Secondly, he came up with reasonable theory and the typical person theory, count that character shuold be sensible and typical. Thirdly , he put forward the “bai miao ” theory and “similar but not indentical” theory , constantly bring forth new ideas in artistic techniques.
[关 键 词]张竹坡;人物塑造理论;系统刻画;情理;典型
[Key words]ZhangZhuPo; Characters theory; Systems depict; Reasonable; Typical
张竹坡对《金瓶梅》的点评在中国批评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张竹坡虽然没有明确地论述过人物系统观念,但散落于《杂录》、《读法》、《竹坡闲话》等篇中的见解却是细致而深刻的。一如人有生老病死,小说人物免不得会有“上场——退场”的经历,而在一部小说里面,人物不可能是独立地存在的,他必定会与周围的环境、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竹坡评之为“血脉贯通”,“千丝万线同出一丝”,“千万根共具一体”[1]。对此,张竹坡主张把一百回当作“一回来读”[2],他认为《金瓶梅》中的人物如“喷壶倾水”能使“诸色人等一齐皆出”[3],人物显现为独立的“一丝”却又与其他要素有着“血脉相通”的联系。张竹坡的这些点评,实际上是抓住了人物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自行车里程表设计【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doc
- WTO规则下市场准入制度之国民待遇问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doc
- 沉默的证明价值及其限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doc
- 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法律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doc
- 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doc
- 高空抛掷物责任法律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doc
- 关于过劳死的法律思考【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doc
- 环境公益诉讼中社会团体的原告资格探析【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doc
- 经济补偿金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doc
- 劳动合同中意思自治的法律干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