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题 目: 光源氏与贾宝玉“好色”之比较
专业班级: 汉语言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红楼梦》是中国十八世纪上半叶清朝文学家曹雪芹伏案十年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的最高峰, 作者以生花妙笔向读者展现了金陵贾史王薛四大家的贵族生活,揭示了清代封建贵族社会衰亡、崩溃的历史必然。《源氏物语》成书于十一世纪初, 是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紫式部呕心沥血的旷世之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古典小说。作者紫式部以现实主义手法, 用含蓄、凝练的笔触, 描绘了日本王朝贵族封建社会的没落与衰亡。这两部作品可谓是饮誉世界文坛的东方文学的双璧。虽然国度不同,且相隔多年,但经过研究发现,这两部作品从主题到艺术特色、艺术风格、人物特征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作为作品核心人物的贾宝玉与光源氏的身上所表现出的相似性和其自身的不凡魅力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贾宝玉和光源氏,一个是含玉而生,“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出身“钟鸣鼎食之家”的“怡红公子”,一个是生而似玉,色艺双全,出身“世代簪缨之族” 的“光华公子”,都是娇养在膏粱锦绣中的贵公子,过着“温柔富贵,养尊处优”的贵族生活。两人更是作者笔下所谓天下少有、举世无双之人,是被作者赋予全部理想的翩翩佳公子。这样美好的形象却又偏偏诞生于“浊恶可叹”的末世。贾宝玉一方面生活在父亲的暴力制辖之下,一方面又在贾母的“溺爱”和他人的“尊宠”之中,处处不自由。他厌恶世俗政治,看不起科举仕宦,对贵族家庭中的种种热闹繁华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漠。他执着于“真”“善”“美”,只望求得心灵的静谧,他温情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女子,而现实却一再将他推入深渊,黛玉之死,众姐妹云散,贾家分崩离析,他不得不走上遁世之途。光源氏的一生从幼丧生母被贬臣籍到初踏仕途父皇驾崩而孤立无援,从远谪须磨到权倾朝野却伶仃孤苦,政治上大起大落历经沧桑,情感上任情而动与数位女子发生关系,生之所恋却一无可恋,紫姬的离世,三公主的私通,让他深深陷入肉欲与伦理道德的矛盾之中,沉溺于因果报应的恐慌中,最终也只能选择在佛堂忏悔终身。
虽然一个出自中国,一个出自日本,但不论是贾宝玉还是光源氏,他们是作者笔下集众美于一身的人,在极尽荣华富贵的同时,也饱尝了人世间的千种悲哀、万种烦忧,他们的生命历程中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由此本文拟从论文所涉及的方面入手,梳理有关贾宝玉与光源氏比较研究的概况,以此为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通过对前辈的评述研究整理,发现对贾宝玉和光源氏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主题学研究
光源氏和贾宝玉, 是东方文学之林中冠绝古今的人物形象,因此在两部著作的研究中就存在大量的主题学研究,通过探讨不同作家对同一或相似主题的处理,来窥视不同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个性,还可借此来认识了解各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特征。如在李晓梅的《贾宝玉和光源氏:由情悟空的心路历程》中,光源氏为《源氏物悟》中的浊世浪子, 贾宝玉则是《红楼梦》中之秽土叛逆,两人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度,却有着共同的命运终生为情所苦,最终遁入空门。耐人寻味的是,紫式部和曹雪芹在塑造他们各自的主人公时,都不约而同地为他们的身世遭际串上一条佛教色空观念的主线。《红楼梦》由空空道人这一《石头记》第一阅读者的反应,道出“空空”与“情僧”实为一体, 在“空——色——情——色——空”的流转中,情是参悟的媒介和对象。这样的论断不仅适用于“绝代情痴”贾宝玉,也是对多情的源氏公子一生的形象概括。可以说,他们两人的生命便是一个由情悟空的过程。在付岩志的《贾宝玉与源氏公子情史发展比较》中,同样是采用主题学的比较研究方法,《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两者也因时代、国度、社会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本文以贾宝玉与源氏公子的情感发展为线索,将其分为“动情”、“问情”、“困情”、“伤情”与“忘情”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在两篇文章均是以贾宝玉和光源氏的情史发展为线索,以发展为动态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以时间和情感的纵向探究思维进行比较研究。
另外,在《源氏物语》和《红楼梦》的比较研究中,“好色”是个颇受关注而且争论较多的问题,亦是属于比较文学的主题学研究。在饶道庆的《源氏物语和红楼梦的“好色”比较——兼论日中古代文化的“好色”观对两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者通过日中文化中不同的“好色”观来分析两位作者对光源氏和贾宝玉的“好色”行为的处理,从而揭示出不同文化观念对作品创作与评论的影响,并且指出“和而不同”应是比较文学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承认文化之间的根本差异,尊重“他者“存在的独立价值,避免文化中心主义错误。同时,有不少研究者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来分析光源氏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