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开题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题 目: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萧山方言属杭绍方言群。因受邻县方言影响,县内各地区之间的言语各有特点。赭山,南阳等地有较多的海宁话因素;瓜沥,党山等地绍兴语音较重;欢潭,浦阳一带含较多的诸暨音韵;许贤,楼塔地带,渗杂着富阳词语;西兴,浦沿等地受杭州话的溶融较大。代表本县方言的是城厢镇语言。萧山方言属江南吴语,较北音接近古音,至今仍有古音余痕。如:防读作;肥[fei]读作[bi]。在声调中,保留着较多古汉语入声调。在句式中,古文中发问常用“何”字,今此种句式犹存,如“何个”(哪一个?),“作何”(作什么?),(“何”读作[xo])。?宋高宗南渡,北方人徙居县境,从此本县方言中较多地夹杂了北音,有些含入声字的词,已经把入声字改为仿北音的舒声字了。如“鲫鱼”呼作“济鱼”;“后日”呼作“后昵”:“一击”呼作“一记”;亦有全为北音所取代的,如:“黑鱼”呼作“海鱼”;“白鱼”呼为“排鱼”;“蛋黄”呼为“蛋荒”等。 ?解放后,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本县方言的混杂性有增无减,但除声调变化较大外,声、韵母基本不变。1959年杭州大学方言调查组曾来萧作过方言调查。1964—1966年间,浙江省方言调查组再来萧调查,本章的语音部分,系根据当时驻萧调查的蔡勇飞(现杭师院中文系教师)的原稿整理的,主要发音合作者是蔡建华,陈照贤。 而国外对萧山方言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所以对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研究,我们主要靠国内的相关资料。至于萧山方言熟语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我认为萧山方言熟语在未来的发展过程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加,外来语种的进入。萧山方言熟语会不断融入外来语言,给萧山方言熟语加入新的意义,并且蓬勃发展。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萧山拥有8000年的悠久文明史,在风俗人情、地域特色等方面自然也有不少有别于他乡的独特魅力。仅是方言俗语这一项,萧山到底有多少种?每种方言俗语又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问题,恐怕很少有人能答上来。 不过最近,从区文联传来好消息——萧山首本详细叙述方言的书籍《萧山方言》将于本月在跨湖桥文化节举办前后进行首发。该书的发行,既是向文化节献上的一份“厚礼”,也将对今后各界人士研究萧山方言,了解本土民俗,保护萧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积极作用。 《萧山方言》由本地80多岁的老先生詹镛安历时15年,在广泛收集、系统考证萧山本土最具特色的方言俗语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全书共计195万字,专业性强,地域特色明显。 据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书已确定计划印刷1200册,书籍出版后,大部分将赠送给区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镇(街)和学校等,以使更多的萧山人了解本土方言和风情民俗。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基本内容: 萧山方言熟语的含义 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图书馆、英特网以及指导老师所提供的资料,查找相关领域的最新理论、收集资料和研究语料指导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三)研究难点: 目前学术理论界对萧山方言熟语的研究较少,对于萧山方言熟语的文化特点问题研究相当少,在资料查找方面有一定难度。 (四)预期达到的目标: 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撰写进步和计划,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开题报告的撰写、外文文献的收集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各项工作。毕业论文按照写作大纲要求,要结构完整、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思维严密、内容充实、格式规范,力求有所创新。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1、第一阶段 2009年9月——11月 内容:确定论文题目,完成开题报告,上交指导老师。 2、第二阶段 2009年11月——2010年3月 内容:收集相应的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上交指导老师。 3、第三阶段 2010年4月—2010年5月 内容: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修改、定稿、打印、装订。 4、第四阶段 2010年5月 内容: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格式:论文:作者题目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专著:作者书名出版者年份) 1、《吴语概说》 颜逸明 华东大学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2、《汉语熟语通论》 武占坤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7 3、《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张辉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3认知语用学熊学亮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6、《萧山方言》 詹镛安 杭州出版社2010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