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卷(Volume)37,期(Number)3,总(SUM)138
1 13)
页(Pages)440-454,203,8(August,20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et
Metallogenia
西藏玉龙成矿带斑岩Cu.Mo矿床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玉龙和多霞松多对比研究
吴伟中1‘2,夏 斌1一,张玉泉1,董冰华1一,夏中曦3
海洋学院,广东广,’Jl510275)
摘 要:玉龙斑岩铜矿带位于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三江构造带的中部,是研究碰撞后喜山期富碱斑岩成岩成矿
作用响应的最佳地区。本文选择玉龙和多霞松多两个矿床,分析了两地含矿斑岩的成岩成矿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并结合Sr-Nd—Pb、S-H—O同位素进一步探讨了与冈底斯含矿斑岩岩浆源区组成、构造控矿模式及深部动力学机制上的差
异。赋矿岩体均具有富碱、高K、高Al等钾质碱性岩系列特征,玉龙早期为石英二长斑岩,晚期为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
二长斑岩,多霞松多早期为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晚期为碱长花岗斑岩,两者明显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
较低的eNd(/)、相对均一的”6Pb/2“Pb值,指示斑岩岩浆可能源自接近于EMII型富集地幔交代成因的石榴石角闪岩和/或
角闪榴辉岩的部分熔融,并发生低程度结晶分异,在上升侵位途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其形成于古近纪中始新世喜马
拉雅期的37~41Ma左右,可能受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诱发的红河一哀牢山走滑断裂系统,尤其是妥坝一芒康断
裂(TBF)左行走滑产生的局部俯冲作用。
关键词:富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制;玉龙铜矿带;藏东
中图分类号:P611:P59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552(2013)03—0440—015
西藏东部玉龙斑岩铜矿带是在陆一陆碰撞造山 唐仁鲤等,1995)、花岗岩类与成矿的关系(马鸿文,
环境下形成的世界级大型铜矿带,带内现已发现1 1990;张玉泉等,1998)、蚀变与成矿的关系(周宜吉,
个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玉龙)、2个大型斑岩铜矿床(马
et
拉松多、多霞松多)和2个中小型斑岩铜矿床及20区域构造与成矿(唐仁鲤等,1995;Houa1.,2003)、
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构造背景(芮宗瑶等,1984;姜耀
多个矿化岩体(芮宗瑶等,1984;马鸿文,1989,1990;
唐仁鲤等,1995),是哀牢山一金沙江钾质碱性岩带的
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众多学et
者对玉龙铜矿带的矿床地质特征(芮宗瑶等,1984;英等,2008;伍静等,2011)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
收稿日期:2013-03—13;改回日期:2013-04—10
金(42000—3211101)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吴伟中(1984一),男,博士研究生,构造地质学专业。Email:1604222@163.eom
万方数据
第3期 吴伟中等:西藏玉龙成矿带斑岩Cu.Mo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441
作。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玉龙斑岩铜矿 大的斑岩铜矿床,位于金沙江一红河断裂带北段西
床上,而对多霞松多斑岩铜矿床则研究相对较少,对 侧,恒星措一甘龙拉短轴背斜的轴部向南倾斜部位
含矿斑岩产出的构造背景、岩体属性和成岩成矿时代 (图1),主要出露由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石英二长
等问题还存在争议,尤其是对玉龙富碱斑岩带的岩 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组成的平面上似梨形岩株产出
浆起源演化与成因机制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唐仁鲤 的玉龙复式侵入岩体,侵入时间介于41Ma和3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