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特征与公司绩效研究文献综述.doc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特征与公司绩效研究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特征与公司绩效研究 对于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相关性问题的研究,国外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国内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革以后开始关注的。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如何通过改善和优化股权结构来提高公司绩效,研究这些问题对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钢铁行业是我国的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关系着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十大行业之一,产业关联度广,连接着矿产资源、运输、电力、房地产、汽车、家电等重要行业。2009年3月21日,国务院出台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促进我国钢铁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下依然健康、稳步发展。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使钢铁产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在股票二级市场上也使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不仅具有股本规模庞大、优质的特点,而且还有很典型的行业代表性,所以本文选择该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股权特征和公司绩效的关系。 1 国内外关于股权结构定义的研究综述 Jensen和Meckling(1976)他们将股东分为内部股东和外部股东两类,前者管理着公司,有着对经营管理决策的投票权,后者不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他们认为公司的价值则取决于前者所占有的股份的比例大小,比例越大,公司价值也就会越高。在他们提出这个观点后,学者对公司价值和股权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更深的研究。Morck,shleifer和Vishny(1988)认为一方面经理人员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分配公司资源,另一方面随着经理人的持股比例增加,经理人将与外部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 郝利花(2003)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流通性差,国有股比例过高,一股独大,难以完善公司治理机构,而且由于投资群体的不同,给国内外公司的运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吴瑜亮(2005)对国内1287家 上市公司的国家股和法人股研究分析得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以下几个特点:①上市公司中国家股股权比例在总股本中占绝对优势。②法人股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的比重很大,已经成为影响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③流通股所占比重小,且分布零散。④股权向单个股东集中,第一大股东常常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张涛,王丽萍(2008)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很复杂,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而且占股份份额很大。不同的划分标准使公司股票处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在法律的监管上也都不同。 综上所述,股权结构可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股权构成的角度,股权集中度角度,股权制衡的角度,本文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的角度分析股权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2 国内外关于经营绩效度量指标的研究综述 Coleland和Weston(1988)指出资产收益率(VOA)、净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报率Tobin’s Q比率衡量公司绩效,他的权益市场价值计算方法为股价乘以总股本数。徐炜,胡道勇(2006)剔除了非股权结构因素的,选择了较为科学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绩效和计量的托宾Q值作为公司绩效的指标。 另外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吕臣(2004)认为在中国非流通股占较高比率的股票市场不能有效地评估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市值,导致账面价值与市场重置成本差异很大,计算出来的托宾Q值严重失实。 综上所述,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有很多,如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实际上根据我国现有的市场情况,托宾Q值的计算除资产重置值无法确定外,也很难对公司市场价值估算,因为公司存在大量不能交易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对股票的市值也很难估算,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经济附加值、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三个指标反映公司绩效,并且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公司越来越关注现金流的情况,本文也将采用现金净流量来反映公司绩效。 3 总结国内外关于股权制衡程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综述 Bennedsen和Wolfenzon(2000)对“相近持股比”进行了研究,提出在对投资者保护不完善的情况下,若一个股东拥有所有控制权可能会引起掠夺行为,所以应通过少数几个大股东分享控制权,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防止占明显优势的控股股东对其他股东进行掠夺,通过共享控制权可以减少股东出售股权以满足融资需要,避免股东为了增加私人收益而以损失效率为代价做出商业决策,这将便于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来达到公司的利润最大化。 Gomesand-Novaes(2005)则把分享控制权看成是一种新的公司治理机制,股权制衡既能导致有利的经济后果,也能导致不利的经济后果。当企业有过度投资的倾向和在急需资金的情况下,为防止出售股权,股权制衡是有效的;如果企业投资机会充足,股权制衡未必会为企业带来高效益。 严武(2004)提出大股东成员间会不会共谋来联手侵害小股东利益,并对多个大股东共谋还是监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