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区域性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doc

浙江省区域性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 浙江省区域性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区域性商业银行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相比较具有融资方式灵活、手续简便、环节少、办事效率高等优点。在具有这些优点的同时区域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较高风险,而如何有效地防范风险降低损失是区域性商业银行经营的关键,也是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目前研究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课题有很多,虽然总体上与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出现的风险基本相同,同时也存在着差异。当前金融改革相对滞后、宏观金融监管不够有力的情况下,区域性银行的健康成长有利于金融市场的有序竞争,也有利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完善。而有效的对风险进行防范是区域性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区域性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相应的经济环境进行对比分析为区域性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提供经验和相关建议。 预期目标:通过对浙江省区域性商业银行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区域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并对出现的风险提出解决方案,为今后区域性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提供经验和相关建议。 国外:60年代前贷款审查主要使用6C”原则,6C”即(1)品德(Character)(2)能力(Capacity)(3)资本(Capital)(4)担保(Collateral)(5)经营环境(Condition)(6)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或LAPP原则即流动性(Liquidity)、活动性(Activity)、盈利性(Profitability)、潜力(Potentialities)。信用风险分析和管理方法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发出了一系列测定和管理信用风险的模型,从而使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测定与管理实现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彼握Beaver,1967在1967年提出了构筑多变量的信用风险预测法。美国纽约大学斯特商学院教授阿尔曼特1968年提出了著名的Z评分模型。该模型是一种多变量式的分辨模型,主要是依据数理统计中的辨别分析技术。默顿利用期权定价理论为固定收益工具的违约风险差价进行定价,提出了利率风险结构。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过分依赖于金融机构的报表分析,缺乏时效性,资产定价模型(CAPM)无法揉合新的金融衍生品种,而用方差和β系数来度量风险只反映了市场(或资产)的波动幅度。这些传统方法很难准确定义和度量金融机构存在的金融风险。1993年,G30集团在研究衍生品种基础上发表了《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的报告,提出了度量市场风险的VaR(Value-at-Risk)模型风险估价模型稍后由JP.Morgan推出了计算VaR的RiskMetrics风险控制模型。在些基础上,又推出了计算VaR的CreditMetricsTM风险控制模型,前者用来衡量市场风险;JP.Morgan公开的CreditmetricsTM技术已成功地将标准VaR模型应用范围扩大到了信用风险的评估上,发展为信用风险估价(Credit Value at Risk)模型。在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综合管理方法方面,山摩根公司、KMV公司和瑞士银行在1997年共同开发出来的Creditmetrics模型以及KMV公司开发的KMV模型最具有代表性。这些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信用风险的量化技术,为有效的进行信用风险的分析和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国内:薛峰(1995)认为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分析必须将经济主体的研究作为研究基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经济发展的战略实行以重工业为主的模式,因此体制上必须以集权指令经济运行机制来保证这种战略的实现,因此传统体制下我国银行信用风险具有高度集中、主体错位、累积性等特点,根本原因在于金融体制中产权安排和资源配置行政化,然而在传统体制下,这种风险被掩盖,得不到重视。我国进入体制转轨时期以来,在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并存条件下,体制上的真空地带和漏洞成为信用风险的直接来源,导致金融寻租行为的产生。此外,片面强调银行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是造成我国银行信用风险加大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刘锡良、罗德志 (2001)提出银行信用风险的原因是:由于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因此银行融资导致信用关系单一化,其他信用关系受到抑制,信用风险集中在银行,他们称之为银行信用抑制和风险转嫁机制,其二是信贷交易的内部性的上升。他们认为由于缺乏信用观念、银行客户质量下降、在通货紧缩环境下无法退出信贷市场以及总分行制度的代理成本等,导致银行内部性的上升。潘蔚琳(2002)在引进国外的风险计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VaR方法来计算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李震(2002)认为完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主要从以下的方面着手:组织结构调整,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按行政区划和政府层次设立分支行的组织结构,一是增加了代理层次和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