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MBO的现状、问题、对策及发展前景文献综述.doc

论我国MBO的现状、问题、对策及发展前景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 (20_ _届) 论我国MBO的现状、问题、对策及发展前景 管理层收购是指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通过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达到重组目的的一种收购行为。英国学家Mike Wright1980)年发现管理层收购(MBO)现象,并对该现象进行了比较规范的定义:管理层收购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De Angelo等最早对美国MBO进行实证研究发现MBO的目标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而且大多发生在成熟行业,如零售、纺织、食品加工、服饰以及瓶装及罐装软饮料等。MBO使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大大增加,增强了他们提高经营业绩的激励和动力。实证分析表明,股东财富的变化与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呈正相关。 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管理者进行MBO的动因主要包括: (1)摆脱公开上市制度的约束,施展自己的才能。有些经营者认为证券监督机构对上市公司制订的法规制度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另外,股票价格受非公司因素的较大,而分析家和媒体对公司经营的评头论足难免会影响到管理人员的经营。所有这些都不利于管理者施展自己的才能,于是他们收购上市公司,进一步创建自己的事业,实现企业家理想。 (2)寻求合理回报,获取与业绩相称的报酬。在由许多部门组成的企业中,出于公司整体发展的需要,部门管理人员的报酬常常与公司总体情况挂钩,而难以如实反映部门的经营业绩。这可能会导致搭便车,不利于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MBO将部门资产剥离后可以产生更大的激励和提高效率。 (3)防御敌意收购,保住职位。80年代以来,敌意接管事件增多,一旦发生敌意收购,公司管理层将遭到更换。因此,管理层为了保住职位,往往会采取不同措施,修筑防御壁垒,而MBO可以提供很有效的而又不那么具有破坏性的保护性防御。管理者以MBO形式购回公司整体,已发展成为一种防御敌意收购的越来越广泛采用的新型技术。 在西方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作为一种资本运作方式,MBO常常被用到拆分业务、剥离资产、反对敌意收购或避免财务危机的情况之中。但无论采取哪种收购形式,也无论出于何种动机,MBO都是把公众股(或公众资产)转变为管理者个人所有。因此,可以把MBO这种资本运作模式视为一种企业私有化过程。MBO虽然很早就已经传入中国,但。随着MBO在一些企业的实施,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可鉴媒体、业界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一写前沿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分析这一现象及由此引发的各种,探索其本质特征。 MBO在中国虽发展势头猛烈,但力量不强,从整体上看,仍处于起步期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系统的。许多对这一问题稍有研究的专家学者所关注及争论的焦点是MBO在中国是否应该实行的问题。 持反对意见的人无非是从中国目前法律政策不完善这点出发,认为在这样条件不成熟的时机发展MBO终将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所以他们高呼MBO在中国应缓行。 对MBO颇有研究《MBO管理者收购——从经理到股东》一书的作者王巍就主张积极推行MBO。他还指出,判断MBO的实施是否成功有三条标准:有利于目标公司业绩提升,有利于减轻国企负担,国有资产没有出现流失严重现象。 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就针对有人提出的MBO在中国目前情况下不宜发展的观点发表意见说,中国应积极发展MBO,这是企业改制的需要。而对监督与实践孰先孰后的问题,则表示,监督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应该先允许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并且要重视事后惩罚,而非事前提醒。 中国证券业协会战略发展部副主任巴曙松认为,MBO在中国的发展是必然的。—布满鲜花的陷进》这本书里郎咸平等经济学家从客观的角度指出了中国根本没有正确认识MBO的本质,它和美国的MBO只是名字相同,形式相似,根本没有共同的本质。中国的MBO不是企业产权改革的万灵仙丹,中国的MBO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监管;缺少了强有力的法制监管,MBO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是剥削的好机会。但是同时也提出了中国目前要发展好MBO必须为融资提供好客观的条,并且要走出现在我们对MBO的误区,才能使我国MBO更好的发展。 学者蔡锐所著的《MBO与国有企业改革》(蔡锐,2007)中就专门对MBO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影响作出了阐述。书中认为在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企业代理人选择与约束机制任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行政干预,内部人控制与软预算约束等方面的公司治理机制失衡问题依然存在。因此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收购,通过产权结构的调整,是国有企业进一步转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本结构合理化,构造现代企业有效运作的产权基础任是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MBO本身的功能和其具有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成功经验,预示了其在今后国有经济的进一步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