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开题报告.docVIP

碳关税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开题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 碳关税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碳关税法案”出台后,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的学者多对该法案是否符合WTO提出了激烈的讨论。其研究主要是以《194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44)WTO原则的贸易保护主义,而支持者则认为根据GATT1944的第二十条中的一般例外原则,美国可以出于环境保护采取一定的措施。中国的学者对此的研究一般意图通过证明碳关税违反WTO,以推动其该法案被撤消,但是由于这种违法的争议性很大,且WTO组织也一直没有表态,该研究目的的实现变得十分艰难。 我们的研究目的则有所不同,我们并非仅局限于探讨它是否违反WTO,而是进一步研究中国应该如何从法律制度上应对碳关税。如果碳关税真的于2020年出台,浙江应该如何进行立法的完善,以应对这一冲击。 我们的研究成果也许并不能直接为立法提供蓝本,但我们希望最后的成果能对应对碳关税问题有一些借鉴和参考意义,也能反映出一些环境法、经济法与WTO关系的困境,让立法者可以及早对此进行完善。 毕竟,当环境保护这张牌在世界贸易中被打得越来越多的时候,浙江不应该盲目地否定它,而应该也学会如何去使用这样的规则。其中,如何构建国内法无疑是很重要的一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工业与碳关税 沈利生(2007)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2002到 2006 年间进出口贸易的能耗状况, 其计算结果表明, 进口产品的省耗能多于出口产品的耗能, 有利于降低国内的能耗。? 但该文的测算结果表明, 2002到 2006 年, 出口耗能强度从11 600 吨标煤/ 万元逐年上升至11 657 吨标煤/ 万元, 这意味着出口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结构近年来可能正在逐渐趋坏。 图是Watson和Wang( 2007) 测算的中国自1990 年以来的出口额和碳排放量增长状况。。中国工业品生产和出口的持续高增长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上升的事实也往往被作为5京都议定书6规定的减排机制导致严重碳泄漏、应该向中国施压以促使中国尽量承担碳减排义务以及应该采取碳关税等单边政策弥补本国竞争力损失的最有力佐证。 2纺织业与碳关税 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中国制造”可能将面对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将因此下滑21%。朱敏建议,与其一味反对,不如积极应对,借此机会促进我们的低碳化进程。 “如今不少企业都宣称是绿色企业,他们确实也采用了不少先进设备和技术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但是工厂的管理者却不知道一吨棉花、一吨纱,或一件衣服能产生多少碳。”谢明认为,标准的制定是当前行业走低碳模式必须先解决的一件事。她将时间表的最后期限定在了2012年。因为,随着国际碳标签的盛行,如果到2012年我们还没有出台自己的标准,那么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就得按对方的标准来实行,鉴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那对于诸多中国企业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1]沈可挺,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2010(1):[2] 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0(1):65-74 [3]沈利生.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不利于节能降耗[J].管理世界,2007,(10)43-50 [4]赵玉敏.低碳经济的约束、挑战和机遇[J].国际贸易,2009:31-36 [5]付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 [6]朱守先.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J].开放导报,2009(8):10-13. [7]郭万达.郑宇.低碳经济: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开放导报,2009(8):5-9. [8]刘美平.我国低碳经济推进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融合发展[J].当代财经,2010(10):86-91 [9]谢来辉,陈迎.中国对碳关税问题过度担忧了吗?[J].国际经济评论,2010(4):135-147[10] Feldstein,M. The Exploding Carbon Tax[J]. The Weekly Standard, 2009,(22). [11] Jiang, K., A. Cosbey, and D. Murphy. Embedded Carbon in Traded Goods[R]. Paper Prepared for the Seminaron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Copenhagen, Denmark, 2008,(18-20). [12] Jordan -Korte, K., and S. Mildner. Climate Protection and Border Tax Adjustme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