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 47 卷 第 1 期 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 . 47 No . 1
2007 年 1 月 J ournal of Henan U niver sit y ( Social Science) J an . 2007
“面向2 1 世纪的中国民间文化研究”笔谈
栏 目主持 高 有 鹏
主持人的话 : 如火如荼的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伴随着世人的文化觉醒一日日展开 ,它为全球范围内的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提供了切实的理论资源 。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首先要回答的是如何确立
自己的学术立场问题 ,同时 ,总结学术发展历程 ,解析民间文化的内涵与实质 ,特别是如何有效利用民间文
化进行产业化发展 ,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资源等 ,这些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我们都无法回避 。《河南大学学
报》无论是在救亡图存的战火中,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转折中,都秉承学术薪火 ,一步步向前 。今天 ,在技
术主义泛滥 ,学术园地普遍浮躁 ,出现不少丑恶现象之时 ,我们为它投石 ,是为其锦上添花 ,而它为我侪提
供园地 ,是雪中送炭 。如冯友兰所言 ,我们在照着讲 ,在接着讲 。河南大学早在 20 世纪初叶建校伊始就有
学者进行民俗学的研究 ,在我侪前面 ,是冯友兰、董作宾、范文澜、郭绍虞、江绍原和孙作云他们 ;迄今 ,河南
大学已经成为我国民间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 ,近日启动的河南省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项目,更标志着我们
的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我侪后面 ,应该有更多的人 ,如洪流扑向荒原 ,如森林覆盖荒芜 ,一派
生机 。
中图分类号 : G12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5242 (2007) 0 1 - 0022 - 2 1
“20 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作为概念
刘 锡 诚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北京 100011)
文学史》的著作相继出版 , 以五四为开端的现代文学
一、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产生的背景
史的格局正在失去大一统的地位 。文学史写作的这
据多年来民间文学研究者业已得到公认的说法 , 种思路的出现 ,也给民间文艺学史的研究以启发 :“20
① 世纪民间文艺学”这一概念是不是更切合科学的真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学术史 ———民间文艺学 史发端
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 。具体地说 ,其起点是 1918 实 ?
年 2 月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的成立 , 由刘复、沈尹默、 需要指出的是 , 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滥觞 ,实
周作人负责在校刊《北大日刊》上逐日刊登近世歌谣 。 际上确比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早 ,应在晚清末年 。从文
此后 ,1920 年冬歌谣征集处改为歌谣研究会 ;两年后 化发展的一般道理上说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划时代
创办《歌谣》周刊 , 出版了 97 期 ;再后 ,《歌谣》周刊并 的,但它不是突发的、孤立的事件 ,而是以科学、民主
( ) 为核心的新思潮积累到一定程度才爆发起来的。从
入《国学门周刊》后再改为月刊 ; 1923 年 5 月 24 日
又成立了风俗调查会 。 本世纪初起 ,严格地说 ,从 1898 年维新运动及其失败
近年来 ,“重写文学史”的呼声 日高 ,一些文学史 之后 ,西学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