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月刊2011年第5期(总第14期) l 中 .J
一 生融于鲁迅的林辰
《林辰文集》读后
◎ 李春林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林辰是著名鲁迅研究专家,1956年10卷本5111981年16卷本 (鲁《迅全
集 的整理、注释和编修者之一,对于鲁迅辑录古籍的收集、整理和研
究方面的贡献堪称独步。可以说林辰将 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鲁迅遗产的
整理和研究的事业,同时在 自己的文学创作和个人修养方面亦自觉地以
鲁迅为楷模,成为鲁迅精神与人格的赓续者,并完全融于鲁迅之中。
先生仙逝后,王世家先生积数年之功,将先生的全部著述予以整
理、校勘,终成四大卷 林辰文集》(第一卷: 鲁迅事迹考 、 鲁迅
传 ;第二卷:((秋肃集 、鲁迅述林》;第三卷: 跋涉集));第四卷:
诗农书简》(林辰原名王诗农))出版,使得我们能够接受林辰其人其
作的洗礼与熏陶。
孙玉石认为, 鲁迅事迹考 与 鲁迅传 是 “互动性的研究思索与
学术实践,所带来的史实考据功力甚深”1。
此种甚深的考据功力在技术层面即有着鲜明的体现。例如 鲁迅
林辰丈集 (四卷本)
传》第一章的开头,让我们感觉无一事无来历,无一句无出处,并予辨
林 辰 著 王世家 编校 析。在讲叙时代背景时,连引用的 “最初的欧罗巴之旗”这一短语亦注明
出处。这是怎样的认真和尊重他人啊!作者旁征博引,或于正文,或另加
山东教育出版社2O10年版
注释,总是说明出处,并与 自己的叙述胶融于一,表达得流畅自然。
对每一个细节的叙述,都要求必须准确无误。在叙及鲁迅最初知道
山海经 的时间时,作者认为是 “十 J卜下”的时候,并为此加了_一个注:
“此事颇难考定时间。但从 阿长与山海经 一文,知道鲁迅渴慕绘图的
山海经 ,是当他 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而隐鼠被吃,与猫为
敌,据 狗 猫· ·鼠 ,是在 十‘岁上下的时候’。由此推之鲁迅之渴慕 山
海经 ,也就是在这 十岁_上_ ’时的事。”2一个看起来并不十分重要的时
间,林辰也要判定准确。同时亦可见出作者对鲁迅作品的烂熟于心。
对于他人的相关叙述,作者却存疑者,有时采取录而存疑的办法,如
t04 /现代 中文学刊
周作人说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曾购读 法意 ,但作者 量互变和渐变突变、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 法意 严复译本出版于1902年,而鲁迅则于是 均有学养的人方能写出。这就是论述的乃至论断
年2月赴 日不可能在南京读到。于是作者加了一个注 的科学性。亦正因此,林辰不是单单地叙写传主之
释:“存疑于此,容后辨正。”作者如是为之,一方面 事迹,而是始终重视人物与时代之关系,将鲁迅的
对于较为广泛流传的说法给予了回应,同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警察执法公信力的构建途径.pdf
- 论欠发达地区中职“校企合作”与学生本地就业——基于中等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pdf
- 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德育发展策略.pdf
- 论沈从文“乡族”与“军族”叙述中的“生活”与“生命”——以《丈夫》和《连长》为例.pdf
-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pdf
- 论提升大庆文化软实力的物质载体建设.pdf
- 论我国网球职业化“单飞”之路——两朵“单飞”金花同时闯入澳网四强的思考.pdf
- 论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的思想理论与实践.pdf
- 论杨家将文化精神、价值取向及现实意义.pdf
- 论中国城镇化困境与发展新思维.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