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SSN
lqDg:J-3044
and http://www.dnzs.net.cn
ComputerKnowledgeTechno/ogy电■知识与技术
Tel:+86-551——56909635690964
V01.6,No.19,July2010,PP.5229—5231
IPv6过渡机制和安全性综述
张欣,李玉科
(河北大学电子信息37_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IPv6协议涵盖了多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主流网络层协议。现有网络向IPv6过
渡和网络的安全是讨论的热点问题。过渡机制是实现由IPv4网络向1Pv6网络转化的机制,主要方式有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协
议转换技术;安全性也有综述和构想。主要方式有IPSec、地址机制、实名IP地址及实名IP地址加防伪验证。
关键词:IPv4;IPv6;过渡;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凹一3州(2010)19-5229埘
ofIPv6TransitionMechanismsand Review
Survey Security
ZHANGXin.LI
Yu-ke
ofElectronicandInformation
(Department Engineering,HebeiUniversity,Baoding071002,China)
Abstract:IPv6 advancednetwork andoutdoesthecurrentIPv4with become
comprisesmultiple technologies significantadvanuges,has
the Intemetnetwork mechanismisa transitionfromIPv4to11’v6transforTna—
mainstream
next-generation layerprotoc01.Transitionmajor
re-
donmecharfism.Themainmethodsaredual—suck convemion also
technology,protocol
technology,tunneling technology.Securiq,is
are IP andIP combinedvalidatkn.
viewedandideas.ThemainmethodsIPSec.addressmechanisms,real-nameaddress address security
Keywords:IPv4:IPv6;tramition;security
随着网络应用的加强,目前的IPv4协议存在诸多局限性,特别在安全性方面,如今网上交易不断增多,使人们对网络安全更加
的工作,因此IPv6和1Pv4协议将长期共存懈。这就需要有相关的过渡技术来支持。
l过渡机制[41
由于IP“与IPv6协议的不兼容性,两种协议以何种方式共存,
怎样过渡,如何走向完全的IPv6,经国内外学者的探讨,目前最主要
的过渡机制有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协议转换技术。
1.1双协议栈技术嘲
双协议栈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过渡技术。IPv6与IPv4的路
由运行机制基本一致.IPv4的动态路由机制经扩展后可以运行在
11%6上,因此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技术。双协议栈主机装有IPv4、
11%6两种协议栈。可分别和IPv4、IPv6系统通信。该技术引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