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 题 二 第一节 一、文言实词 考点一 通假字 所谓“通假”,就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或音近的字通用和假借的现象。 常见的通假字分为三类: (1)同音型,指所通之字与本字的声部与韵部均完全相同,如“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乡”通“向”,意为“朝向”。 (2)双声型,指所通之字与本字的声部相同,如“距关,毋内诸侯”(《史记·项羽本纪》),“内”通“纳”,意为“接受,接纳”。 (3)叠韵型,指所通之字与本字的韵部相同,如“赢粮而景从”(《史记·陈涉世家》),“景”通“影”,意为“像影子一样”。 (2009·上海卷)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识别通假字,可采用“推断”或“代入”的方法来进行辨别。B项,“卒”如果通“猝”,代入原文后,“猝”解释为“仓猝”,显然与语境实际不符。“卒”是形容词,解释为“完毕,终了”。A项,“没”通“殁”,去世。C项,“辟”通“避”,躲,设法躲开。D项,“辩”通“辨”,分别,辨别。 答案:B 考点二 古今异义词 所谓古今异义词,是指词在古代汉语中的形式与在现代汉语中一致,但内部结构与意义不同,即同形异义。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大体上有三种形式: (1)在古代汉语中是双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还存在,但意义不同。如2009年江苏卷《书沈通明事》中“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子女”,今义则指“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又如《龟虽寿》中“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则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 (2)在古代汉语中,两个单音节词常在一起使用,在现代汉语中则成为一个固定的双音节词。如“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中的“然而”,古义是两个词,“然”代指上文所说的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而今义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又如《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学者”,古义是两个词,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在古代汉语中,两个单音节词偶尔在一起使用,在现代汉语中则成为一个固定的双音节词。如《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的“开张”,古义是两个词,意思均为“扩大”,今义是一个词,指开业(多指商业部门)。又如《桃花源记》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开朗”,古义是两个词,意思为“开阔,明朗”,今义是一个词,表示“乐观,畅快”。 (2011·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 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梱:门槛。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政缓禁止 B.庄王以为币轻 C.如此几何顷乎 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 【解析】 “以为”,今天还做“认为”用,所以不存在古今异义。“禁止”,从整个句子构词的情况来看,“禁”为名词(前有“政缓”),禁止做的事情,“止”,停止不做,这与今天表示“不准、不许”意思的“禁止”区别很大。“几何”,在文中是数词,“多少(时间)”的意思,今日为数学概念。“请教”,这里同样是两个单音节词语的组合。“请”,表谦敬副词,“请允许我”的意思;“教”,“让,使”的意思。今日为“请求人指导”,意思相差很大。辨析古今异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意古代汉语单音节词语为主这一现象。 【答案】 B 考点三 偏义复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语为主,但也有一些由两个单音节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组成的复合词语。这些复合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有时候其中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它所表示的意义虚化甚至消失了,整个词语的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考风向标》2014年中考生物复习课件:被子植物的一生.ppt
- 《中考风向标》2014年中考生物复习课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ppt
- 《中考风向标》2014年中考生物复习课件: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ppt
- 《中考风向标》2014年中考生物复习课件:健康地生活.ppt
- 《中考风向标》2014年中考生物复习课件:人体的呼吸.ppt
- 《中考风向标》2014年中考生物复习课件: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及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ppt
- 《中考风向标》2014年中考生物复习课件:人体的营养.ppt
- 《中考风向标》2014年中考生物复习课件: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及废物的形成与排出.ppt
- 《中考风向标》2014年中考生物复习课件:认识生物与环境.ppt
- 《中考风向标》2014年中考生物复习课件:生态系统.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