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史上的湘籍精英现象
高 俊
〔摘 要 〕湘籍人物与近代中国各个地区的人物一样,在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承受着身心方面的痛
苦洗礼,并 自觉不 自觉地进行着 自我转型。这是时代的变迁在身处该时代的人物身上的必然反映。本文试
从近代各个时期涌现出的湘籍人物群体为中心,着重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分析人物的群体特征的异与同、变
迁与流泽。这种群体特征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交互影响、激荡。特定的时代 (近代)与特定的区域文化
(湖湘)相结合,遂造就了近代湖南历史上一个人物辈出,群星璀璨的局面。
〔关键词〕湖湘文化;湘籍人物;群体特征
一 溯源:船山学说与湘籍经世派
近代以来的湖南,涌现出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他们比肩鹊起,弛聘宇内,对中国近代的
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湘籍精英群体在近代的崛起, 与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不无关系。
湖湘文化源 自楚文化,形成于南宋时期,具有通经致用,经国济世的悠久传统。湖湘文化强
调积极的面世态度及树立治国平天下的志向,注重研究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实际问题。有清一
代,湖湘文化的最主要代表便是船山学说。从船山学说那里,便可窥见后来湘籍人物的诸多
思想和行为特征之原型和萌芽。王夫之的哲学观点远接宋代张载的 “气”一元论,提出 “道”
依存于 “器” , “道随器变”的唯物 自然观,由此演绎出 “变化 日新”的哲学观念。他痛陈 “守
其故物而不能 日新,虽其未 肖,亦而死” ,并大胆提出 “三代之法,不可挟以为名,治后世
1
之天下。 ” 嘉道经世派如陶澍、贺长龄、魏源等,洋务运动中之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
曾纪泽等,维新运动中之谭嗣同、唐才常,辛亥先驱如黄兴、杨毓麟、秦力山等近代湘籍人
物群体的思想及行动中,都可窥见船山学说锐意求新的思想特征。杨毓麟曾将 “船山之精神”
2
归结为 “无所依傍,浩然独往,不知宇宙之圻埒,何论世法。……独立之根性使然也。 ” 船
3
山学说的第二大特点是讲求 “知行统一” ,即 “知者非真知,力行而知之真。 ” 近代湖南人之
不尚空谈,重实践的行为方式与此思想源流有着莫大影响。王氏学说的第三大特点是其深厚
的爱国主义情结,近人评 “王船山氏平生所著书, 自经义史论以至稗官小说,于种族之戚,
4
家国之痛,呻吟鸣咽,举笔不忘,……朝愁暮思,梦寐以之。 ” 明清交替之际的汉族士夫灭
国丧家之痛所凝结而成的船山思想,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岁月冲刷之后,早已失去其具体
的历史内容。但是时势变迁,中国历史走入了陌生的近代,民族危机又一次逼视古老的中国。
尽管与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相比,此次民族危机含有深刻的异质文化的背景在内,但这并不
妨碍近代湘籍人士从船山学说中找到相同的心灵体验和精神共鸣。两种民族危机的形同而实
异,促使近人从先人那里汲取民族主义的精神养分。杨树达先生曾说过: “自船山先生以后,
湖南人笃信民族主义,因欲保持 自己民族,故感觉外患最敏,吸收外来文化最力,且在全国
为最先。如魏默深之志海图,郭筠仙、曾劼刚之赞西化,光绪丁酉、戊戌之办新政,皆其例
5
也。 ” 此语虽有夸大之嫌,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船山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湖南人心 目中之重
要地位。
在“ 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时代背景里,晚清最早崛起的一批湘籍人物,便是以“经
世致用”相认同的陶澍、贺长龄、贺熙龄、魏源、汤鹏、邓显鹤等人,他们与福建林则徐、
浙江龚 自珍、安徽姚莹、包世臣等一起,成为晚清政局中新崛起的“经世致用”派的主要代
1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 20,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
2 张枬、王忍之编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1)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60 年版,第 619 页。
3 王夫之:《尚书引义》卷 3,中华书局 1962 年版 。
4 杨毓麟: 《新湖南》。 (缺版本年份)
5 《积微翁回忆录》,《杨树达文集之十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