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的尊与卑之辨——以诗、赋、散文与词为例.pdfVIP

文体的尊与卑之辨——以诗、赋、散文与词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文学 文体的尊与卑之辨 — — 以诗 、赋、散文与词为例 任雪莲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广元 628017) 摘要 :文体 的尊与卑 .是古代封建正统思想和儒 家功利文 铺叙、描写较多为其特 色。”圄汉武帝时期,天下一统,人才辈出, 艺价值观交互作用渗透于文艺中的产物 。在词产生之前,诗、 文化溶合 。文人学者的眼光与胸襟相当开 阔,辞赋又成 了统治阶 赋、散文属于尊体 ,词力求弃卑从尊 ,终难如愿。 级 “润色鸿业”“缘饰儒术 ”的最好工具 ,加上 “赋家之心 .苞括宇 关键词 :尊体 ;卑体 ;弃卑从尊 宙,总揽人物 。”(司马相如 《答盛览作赋书》)的创作意识 ,具有强 中图分类号:106 文献标识码 :A 烈的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赋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宝贵遗产。 文章编号:1673-2111(2ol1)04-0206-02 马积高概括为 :“从文学对客观生活的反映来看 ,我 国古典文学 作品中,有不少题材和主题都是首先在赋作 中出现 的,如怀古寄 中国古代文道 以儒家为主,儒家尊卑观念反映在文体上, 概 ,始于贾谊 《吊屈原赋》,游览始于王粲 《登楼赋》,山水始于宋 就有了 “尊体”与 “卑体”之说。在词产生之前 ,最重要的文体就 玉 《高唐赋》和枚乘 《七发》,征行始于王彪 《北征赋》,都 邑 始于 是诗、赋、散文等 ,为什么这些文体处于 “尊”位?词为什么很难 《两都赋》,宫殿始于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田园隐居始于张衡 弃卑从尊?下面逐一分析之。 《归 田赋》,宫怨始于司马相如 《长 门赋》……这些都是我 国古典 先说诗 ,什么是诗? 《尚书 ·虞书 ·舜典》中说 :“诗言志”,六 文学中的传统题材和主题 ,其 中有 的虽然在 《诗经》中已有涉及 , 朝时陆机在 《文赋》中说 :“诗缘情 ”。这两种说法基本上成 了权 但仅属片断(如游览、京邑),或用意颇晦(如宫怨),只有在赋作 威 的诗 的概念 。周裕锴又说 :“中国的诗学精神乃与哲学精神相 中才得到了完整而鲜明的表现 .而成为后人在其他体裁 中加 以 通,中国哲学中有一非常重要的命题,那就是 天‘人合一 ’,儒、 扩充和发展的基础。”6【l显然。不管表现技巧、思想内容还是政治 释、道各家学说中都有此思想。”1【J宋‘‘人普遍把诗视为天地元气 功能,词在赋面前又相形见拙了。 的体现,与 自然天道同构。”圄既然诗是天地元气的体现,所 以诗 散文 .是先秦非常流行的一种文体 ,孔子 日:“帝典可以观 人吟咏诗歌就理所应当应该反映天地精神 ,诗人怎样反映这一 义。大禹谟 禹贡可 以观事 ,皋陶谟益稷可 以观政 ,洪范可以观度 , 精神呢?至少要真实地反映诗人 自己所处的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 秦誓可以观志,五诰可以观仁 ,吕刑可以观诚 。”散文的内容和 境 ,顺天地之理 ,体现时代精神 。按照正统的儒家思想,诗是可 功能也是词无法比拟的。 以 “兴”、“观”、“群”、“怨”,可 以 “事君 ”、“事父”(《论语 ·阳货》) 在儒家正统思想盛行的时代 ,谑浪游戏应歌而作 的词 自然 可以 “经夫妇,成孝敬 ,厚人伦,关教化,移风俗”(毛《诗大序》) 难登大雅之堂 ,要推尊词体 ,使其达到与诗的同等地位,其历程 等的功能。自古以来 ,“文以载道”“文 以明道”,“文”成 了统治者 之漫长就可想而知了。中唐时,文人士大夫们视词为 “小道”而不 宣扬他们政治思想的教化工具 。“文”始终是与 “道 ”联系在一起 屑尝试 ,有时偶尔为之 ,也被他们摒之于 自己的诗集之外,并且 的,何况 “诗于道最大,与宇宙气数相关,人之气成声,声之精为 恐怕旁人传播而常常预先声明凡集外流传者都是伪作 ,

文档评论(0)

wpxua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