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风景于“崇阿”——武夷山行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访 风 景 于“崇 阿” ——武夷山行记 罗 桂 环 一.憧 憬 旅 行 成长于闽西丛山中,喜欢流连山水是故乡留在我身上印记。虽春风暗度,岁月常新,但风涌林涛、鸟儿啁啾始终是我挚爱的“音乐”。闲读书籍,得知武夷山南麓有保存完好的美妙原始森林,是众多野生动物依存的“圣地”。从此,这座绵延于闽西北的东南名山有如梦中的一道风景线,牵动我的缕缕情思。那古老的九曲茶园、幽深的山林和隐身其中的珍禽走兽常引发我诸多遐想。不亲临探访,总难释怀。 去年年底,终于有机会前往武夷山,窃喜称心如愿。只是临起程时得知此行只能到武夷山风景区(亦即通常所谓的“小武夷”,在保护区的外围),不免又稍感怅然。 怀着一种踌躇的心情来到崇安。迈步走下飞机,扑面而来的和煦清风夹杂着早年熟悉的青草味,唤醒一种遥远的亲切感,不觉间消释了来时的怏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青山盈盈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的岁杪图景。晚上漫步九曲溪旁,轻涌的波流,洋溢在空气中的桂花芬芳,让人倍感怡然。联想两个月前分别在余杭孤山和肇庆鼎湖享受“山寺月中寻桂子”的悠游,很自然产生“桂花三度”之感。 保护区“门前”的景色如此有趣,更增添我“登堂入室”去寻幽探胜的好奇心。当天夜里,正巧有几位同事也有此意,并建议自行前往,我们一拍即合。当即约定第二天共同前往。 二.前往三港 次日清晨,我们在旅社旁租了一辆看似行将散架的“面的”老爷车,开始充满憧憬的旅行。到保护区的道路是新铺的柏油路面,开车的师傅是本地人,对这一带非常熟悉,破车行驶起来却也轻车熟路。眼下虽时值冬令,窗外闪过的却是一派深秋景致。路旁的乌桕和枫香叶子已经雕零,收获过的田野益显空旷,近处山坡石壁上的一些草木微微泛黄,多少有些许“红消翠减”之感。不过,随山路的延伸,丛林变得郁密,处处呈现峰峦叠翠,草木含烟的“八节常青”丛林秀色。无疑,这些苍翠的峰峦积蓄着浩瀚闽江不尽的泉源。纵然像今年八闽大旱,半年多滴雨未降,涓涓溪流依旧绕山前行,由它们贯串的一壑壑清泉散发着别致的“潦水尽而寒潭清”的悠长韵味。人们很容易感受到温和的气候、丰沛的降水,以及西北挡却寒流南侵高大山体对这一地区的“关爱”。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她“奇秀甲东南”的丰姿。 “面的”经过约两小时的行驶,途经星村、长干洲等历史上著名的红茶产区,来到“皮坑”检查站。随后,我们开始迈入心仪已久的自然保护区。这里山高谷深,丛林蔽日,溪涧纵横,少有民居。不难想见,在公路畅通前之 “地老天荒”。如此偏远山区,近代西方那些博物学家居然能前赴后继前来窥探和收集标本,确有某种献身精神。 保护区内,尘嚣渐远,处处展现着迷人的森林风光。前往保护区管理处所在的三港(桐木村)途中,我们选取一个景色颇佳的地段驻足观赏。这里有一高大的铁桥横亘在两座高山之间,从桥上向周围瞭望,深邃的峡谷两边林海涌翠;谷底清泉蜿蜒游向远方。此地大约是一处观赏朝暾夕月、感受落崖惊风的好去处。从桥上下来,我们钻进了河谷。谷中见有多处建议人们用脚亲吻河面之处的标牌。虽说太阳藏而不露,但舒缓的溪流依然波光粼粼。在山脚弯环处,较深的水域还呈现迷人的蓝色。清澈见底的水中,一群群小鱼悠闲地在石缝觅食,颇具情趣。清风徐来,沁人心脾。不禁让人领悟到古人所谓“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美妙。我们穿行于山间多处号称含“负离子”丰富的吸氧区。在那些风景优美、空气清纯的地方尽情徜徉。最终来到山脊一个颇富诗意的小木亭,在亭中流连了片刻。然后从山坡返回公路,司机已在那里等着我们。 不经意间,我们来到三港。三港过去有一座教堂,是早先西方人来武夷山采集标本时的基地,随其使命的完成,已经灰飞烟灭。如今取而代之的“标志性”建筑应是作为科普基地的“自然博物馆”。博物馆门前,两只短尾猴正在闲逛。一位中年女贩过来告诉我们,猴子是她从山上叫下来的,招呼大家购买她的食品饲喂。明知小贩“下套”,同伴似乎并不在意,买了数袋价格不菲的花生。虽被小敲了一笔,但与猴嬉戏得到某种忘情的满足。 博物馆内一片昏暗。长期的干旱影响馆内供电,白天不能开灯。植物标本馆很黑,无法观赏;动物标本馆采光较好,尚可一览。这里有制作不错的鸟兽标本和两栖爬行类标本。惜乎昆虫标本的制作和保存都欠佳。同样让人遗憾的是,特产我国的金斑喙凤蝶,在这个昆虫王国没有标本陈列,只有一个灰色的图片。倘若展示的标本能更好地“重现”多彩多姿的昆虫世界,无疑将对青少年关注这个色彩斑斓的领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虽说馆内的植物标本没法看,但三港群山作了更精彩的展示。这里万木葱茏,植物种类异常丰富。常见的树木有檵木、杜鹃、香樟、潤楠、罗浮栲、猴欢喜、水团花(有点象杨梅),半枫荷(千面女郎)、黄瑞木、柿、黄杞、红豆杉、福建柏和柳杉。还有珍稀树种马褂木、天女花、黄山木兰等。 三.不期而遇的大竹岚 从三港到以产昆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