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9卷第6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11月
V01.29 No.6 Jotu~lalofChangchunNormalUnkr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NOV.20l0
叶燮诗学中审美客体的特殊性
王 向荣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61)
[摘 要]在叶燮的审美创造理论中,客观之 “理事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呈现出来,“理”以审美化
的方式隐于内,“事”以审美意象的形式显于外 ,“情”则以隐约委婉的形式在审美意境中回荡。 “理”
与 “情”都化解在审美意象之中,成为凝情之象、蕴理之象。
[关键词]叶燮 ;审美客体;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10)06—00103—03
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对应,指能引起人美感的客观对象。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
满足主体需要的审美价值。叶燮在 《原诗》中对客观存在作了界定: “自开辟 以来 ,天地之大,古今之变,
万汇之赜,日星河岳,赋物象形,兵刑礼乐,饮食男女,于以发为文章,形为诗赋,其道万千。余得以三语
蔽之:日理、曰事、曰情,不出乎此而已。”然而客观世界并不等于艺术世界,艺术之 “理、事、情”是
“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情”,是 “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 以为情。”艺术之
“理、事、情”承载了客观世界的深层意蕴,它超越了具体的实在 ,直指艺术的内在生命 ,并且这种内在意
蕴与诗人的情感可以息息相通。所以诗歌的表现对象不再是纯客观的现实,而是经 由主体熔铸的艺术真实。
一 、 “幽渺以为理”:理的审美化存在
马克思说 : “理性永远存在 ,但它并不是永远存在于理性形式之中。”…艺术 中也含有理性 ,但艺术之
“理”的表现形式及其言说方式却完全不同于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而存在的哲学之理。叶燮在 《原诗》
中以主客问答的方式阐释了艺术之理和哲学之理的差别:
或 曰: “先生发挥理、事、情三言,可谓详且至矣。然此三言,固文家之切要关键 。而语于诗,则情之
一 言,义固不易;而理与事,似于诗之义,禾为切要也。先儒云: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若夫诗,似未可
以物物也。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
在此而意在彼 ,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 ,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 ,所以为至也。若一切 以理概之 ,
理者有一定之衡 ,则能实而不能虚,为执而不为化,非板则腐,如学究之说书,闾师之读律 ,又如禅家之参
死句,不参活句,窃恐有乖于风人之旨。以言乎事,天下固有有其理而不可见诸事者,若夫诗 ,则理尚不可
执,又焉能一一征之实事者乎?而先生断断焉必以理、事二者与情同律乎诗,不使之有毫发之或离,愚窃惑
焉!此何也?(《原诗 ·内篇下》)
叶燮切中肯綮地回答 了疑惑者提出的如何在诗 中言理的问题 :
然子但知可言可执之理之为理,而抑知名言所绝之理之为至理乎?予但知有是事之为事,而抑知无是事
之为凡事之所出乎?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 !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
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原诗 ·内篇下》)
所谓 “绝议论”,是指艺术排斥直接陈词论理的言说方法;所谓 “穷思维”指诗人的思维活动随时不离
具体的审美意象。艺术之理是审美之思,以审美体验的方式感知。审美之 “理”不是逻辑推理,也不以概
念、符号的方式存在,而是以审美化、意象化和含蓄化的方式存在,表现出含蓄蕴藉的审美标格,不着痕
迹 ,不用道破 ,“理”寓于审美意象之中,“象”成为蕴理之象。如钱钟书先生所言:“理之在诗,如水中盐,
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2j这是艺术理性不同于生活理性和逻辑思维的独特之处。艺术理性的美学特
[收稿 日期]2010—04—16
[作者简介]王向荣(1978一),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古典文论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蓝牙技术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的研究.pdf
- 基于连续时间Sigma-delta调制器的超声成像系统.pdf
- 名字官爵的书法——《春秋》书法探讨之二.pdf
- 加强新形势下集中采购机构职能建设.pdf
- 基于神经网络和递归模板对准技术的表面肌电信号分解.pdf
- 南阳工农路旅游市场开发的研究.pdf
- 基于随机向量仿真方法的二维高斯图形算法研究.pdf
- 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的唐山城市发展研究.pdf
- 基于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分析.pdf
- 基于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分析的服装零售卖场设计.pdf
- 羿射九日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分析.pdf
- 中山MPH复试专业课真题汇编2017-2018.pdf
- 2021-2022学年盐田高级中学高二期中数学试卷.pdf
- 精品解析:重庆市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重庆市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精品解析: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6月)月考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四)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 精品解析: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
- JCT 2930-2025碱矿渣胶凝材料知识培训.pptx
- 精品解析:重庆市渝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