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洪水期沙峰滞后特性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河下游洪水期沙峰滞后特性研究( 江恩惠董其华张清(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450003;2.新乡原阳河务局,河南 新乡 453400) 摘要:沙峰与洪峰的不同步黄河下游防洪决策、水文测报等工作都有很大影响,比如,沙峰的漏测、漏报,造成河道冲淤计算的误差,沙峰的滞后造成河道的强烈淤积,给防洪造成被动等。本文简要分析了黄河的水沙异源,采用1954~2003的洪水资料分析了沙峰与洪峰的不同步的三种典型情况,并指出沙峰滞后、洪峰与沙峰不同步时造成黄河下游涨冲落淤和小水大灾的主要原因。同时以黄河出峡谷的第一个水文站—小浪底站沙峰滞后于洪峰的35场洪水对其在下游演进过程中沙峰滞后于洪峰的特性进行了剖析,继而回归了小浪底、花园口、夹河滩、高村、孙口、艾山、利津各河段之间沙峰滞后时间与上站洪峰流量、沙峰含沙量、洪水传播速度、悬移质泥沙群体沉速之间的相关关系式,相关系数达到0.82~0.92,且均满足≥及≥0.8,可以用来查补延长沙峰滞后时间,对预测沙峰在下游各站的传播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洪峰; 沙峰滞后; 黄河下游; 特性; 研究 黄河的水沙异源 黄河横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流经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各自然地理单元的地形、地质、降雨、产沙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造成水和沙的来源不同。黄河上游地区的流域面积为38.6万km2,占全流域面积的51.3,来水量占全河水量的54,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清水来源区。黄河中游的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流域面积仅为11.2万km2,占全流域面积的15,有21条较大支流汇入,来水量占全河水量的1,而来沙量却占全河沙量的55,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12.5kg/m3,为黄河最高的地区,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龙门至潼关区间,汇入较大支流5条,来水量占全河水量的22,来沙量占全河沙量的34,多年平均含沙量为5.8kg/m3,仅次于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三门峡以下的伊洛河和沁河,来水量占全河水量的11,来沙量仅占全河沙量的2,是仅次于上游的第二个相对清水来源区(表1)。以上可见,进入黄河下游的水量主要来自上游地区,而沙量主要来自中游地区。 表1黄河流域水沙特征 河段 流域面积(m2) 占总面积% 汇入支流(条) 来水量(亿m3) 占全河来水量(%) 来沙量(t) 占全河来沙量(%) 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 河口镇以上 385966 51.30 43 252 53.73 1.41 9.04 5.6 河口镇至龙门 111591 14.83 21 67 14.29 8.54 54.78 127.5 龙门至潼关 190842 25.36 5 101 21.54 5.33 34.19 52.8 三门峡以下 64044 8.51 7 49 10.45 0.31 1.99 6.3 合计 752443 100.00 76 469 100.00 15.59 100.00 中游不同支流泥沙粗细不同,偏关河、佳芦河、皇甫川、窟野河、孤山川等河流流经侵蚀强度最强的黄土地区和沙地丘陵区,是黄河流域的粗颗粒泥沙来源区,皇甫川流域的粗泥沙量(≥0.05)占该流域产沙量的54.5%,孤山川流域悬移质中43.1%为粗泥沙;而延水、汾河、渭河、泾河、北洛河等支流是细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渭河的细泥沙约占60%还多。泥沙组成的不同对洪水在下游演进的影响极大,因此也直接影响洪峰与沙峰的相互关系。 沙峰与洪峰不同步 黄河水沙的空间分布不均衡,造成进入下游的洪水沙峰与洪峰不同步在洪水演进中洪峰与沙峰的相对关系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1)洪峰在前沙峰在后。据统计的1954~200380场洪水中有场是洪峰先于沙峰进入下游河道的,占总数的%。这种情况下,洪水在传播过程中,沙峰的传播时间大于洪峰的传播时间;(2)洪峰在后沙峰在前。据所统计的洪水中沙峰先于洪峰进入下游河道有场,占3%,而且在洪水演进过程中洪峰与沙峰的时差会逐步缩小,甚至会在某一个站追上沙峰;(3)沙峰与洪峰同步,使在进入下游时沙峰与洪峰是同步的,但其在传播过程两者也会变不同步。 洪峰与沙峰出现时间不一致的原因,洪峰与沙峰的传播速度不同。从理论上讲,河道洪水的流动属于不稳定流,洪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而泥沙运动则与水流平均流速有关。泥沙沿程传播的规律受水沙特性和河道边界条件共同作用,其规律极为复杂,至今研究者甚少。本文以小浪底至利津区间的沙峰滞后时间为研究对象,采用1954~2003年的洪水资料作为研究样本,并在其中挑选了35场次沙峰滞后于洪峰的洪水开展洪水在下游的演进过程中沙峰滞后于洪峰的特征研究。 黄河上沙峰与洪峰不同步现象对于洪水演进及防洪决策造成很大的影响。沙峰滞后于洪峰时,洪峰前及洪峰期对河道刷深,在流量开始回落时,含沙量开始增加或持续不减,出现显著的水沙不相适应,河道发生强烈淤积抬高,即所谓的涨冲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