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政治哲学的特点及其范式建构以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为参照.pdf

儒家政治哲学的特点及其范式建构以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为参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史 · ( 《哲学动态 》2007年第 12期 ) 儒家政治哲学的特点及其范式建构 ———以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为参照 陈 明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北京  100037) [中图分类号 ]B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2 - 8862 (2007) 12 - 00 17 - 06 梁启超称 , “中国学术以研究人类现世生活之理法为中心 , 以今语道之 , 即人生哲学及政 [ 1 ] 治哲学所包含之诸问题也 。” 陈寅恪进一步补充说 , “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 ,最深最 [ 2 ] 巨者 ,实在制度法律 、公私生活之方面 。” 那么 ,这个影响华夏民族最深最巨的儒家政治哲学 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呢 ? 作为政治哲学范式之一种 ,它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 本文即拟以西方 政治哲学之奠基者亚里士多德的 《政治学 》为参照对此加以探讨 。 一  背景 :城邦与宗邦 有怎样的政治问题 ,就有怎样的政治学 。事实上 ,汉语 “政治哲学 ”或 “政治学 ”并非英文 po litical p h ilo sop hy或 po litical science 的简单对应概念 。作为 po litical p h ilo sop hy即所谓政治哲 ( ) ( ) 学词根的 “po lis”是 “城邦 ”civil state ,它与作为儒家政治哲学发生语境的宗邦 k indreddom 迥然不同。汉语 “政治 ”一词是 “政 ”与 “治 ”的组合 ,从 《尚书 ·洪范 》记载的 “八政 :一曰食 ,二 曰货 ,三曰祀 , 四曰司空 ,五曰司徒 ,六曰司寇 ,七曰宾 ,八曰师 ……”看 , “政 ”是指物质生活保 障、祖先祭祀 、道德教化 、对外交往和战争组织等公共事务 ; “治 ”则是指治理 , 即 “使 ……获得 条理 、秩序 ”之意 。这似乎与我们经验中理解的所谓政治十分近似 。但是 ,从比较学和发生学 的意义上将其与关于 “城邦事务 ”的政治学或政治哲学对举时 ,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是明显的 也是十分重要的。 1. 城邦 。 西方经验中历史的发展被描述为由部落 、家族到国家的演变过程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 [ 3 ] 即以 “家庭 - 村坊 - 城邦 ”的演进模式为基础 。 虽然库朗热对希腊罗马源 自久远的宗教信仰 十分看重 ,但仍然不能不承认 , “在城邦与氏族制度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 ”,在经历 “五次革命 ” [ 4 ] 后已经与其 “完全相反 ”。与此相应 ,武力和血缘亦均被排除在组织原则之外 。 亚里士多德 正是清楚意识到这点而与柏拉图分道扬镳 ,认为 “柏拉图未能区别家长权力和政治权力是严 重错误之一 ”。与柏拉图的 《政治家 》断言 “国家不过是扩大了的家庭 ”不同 , [ 5 ] 他指出: “城邦 ( ) 确实为 ‘一 ’由不同元素组合而成之 整体 ,不同于民族或军事联盟的成为同类事物的一积 [ 6 ] [ 7 ] 聚 。” 所以, “建立 ”二字在 《政治学 》的开篇出现值得给予特别重视 , 因为正是这个事件本 身 ,才引发出对于 “善 ”、“公平 ”等制度问题的思考 。 制度根本上讲是一种关于责

文档评论(0)

I LOVE 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