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国企大型矿山人力资源分析及对策研究
老国企大型矿山人力资源分析及对策研究
某大型国有露天铁矿是1970年建成投产的集采、运、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矿山,生产铁精矿240万吨;矿石原矿处理量700万吨。该矿生产作业面广、工艺环节多、设备效率低且老化严重,职工年龄普遍偏大,均衡持续生产能力受工艺、设备能力及人员队伍状况影响存在一定问题,为提高生产作业能力,降低生产工序成本及人工成本,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对该矿山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建议。
1.矿山人力资源概况及问题分析
1.1职工队伍结构分析
1.1.1职工队伍素质分析
该矿现有在籍职工2941名,40岁以上的员工比例达到60.19%,50岁以上员工占19.21%,平均年龄45.2岁,说明人员老化严重。由于矿山生产连续作业,单班工作时间长,职工劳动强度较大,年龄大职工由于身体原因无法适应岗位生产节奏,间接降低人员使用效率。
该矿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仅占6.4%,初中以下员工占34.17%,职工整体文化程度偏低。高级职称、高级技师人员仅占0.64%,技师及助理技师占5.5%,说明矿山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数量偏少,尤其是高层次技术和技能人才匮乏。由于员工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偏低,相同岗位所需配置人员就增多,人工成本费用增加。
1.1.2在岗状态分析
该矿现有在籍职工2941人,但在岗职工只有2857人,退养、病长休等不在岗职工共84人。这些人员既不上班,企业还需按月支付他们工资和缴纳各种保险费用,增加了人工成本总量。此外,还有125名职工患有各类疾病,其中职业禁忌人员就有35名,这些人员虽然上班但是无法胜任所在岗位的作业能力要求,尤其是职业禁忌人员不能在原岗位继续工作,各单位只能另外补充人员,降低了人力资源使用效率。
1.1.3岗位结构分析
该矿在籍职工现有管理岗位人员223人,占7.58%;技术岗位人员83人,占2.82%;操作岗位人员2635人,占89.6%。管理人员比例要远远高于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配置不够合理,管理人员过多,人员不够精干。同时,因为管理岗位人员年人均收入比技术岗位人员高出近2万元,所以增加了人工成本费用。
1.1.4用工方式分析
该矿操作岗位人员除在籍职工外,还使用了一些劳务用工。2012年9月份常年劳务用工岗位35个,用工数量411人,年节省人工成本费1260万元。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劳务用工还不够彻底,还有37个辅助岗位和简单岗位可以采取劳务用工方式,用工人数达300人,年节省费用约1026万元,有较大挖潜空间。
1.2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及分析
2007年,该矿进行了管理扁平化工作,除运输车间因人员多和铁路运输管理特点,继续保留工段外,其它车间都已取消工段,管理层级得到精简。但由于受老国企机构设置观念影响,现有科室部分职能划分过细,造成机构臃肿庞大,管理人员配置过多,影响人员使用效率。例如:该矿政工部、工会、纪委3个科室,这些科室同属于党群科室,完全可以合并为一个党群工作科,减少机构数量和人员配置。
此外,有些车间设置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建材、碎石两个车间都是从事矿山资源再利用,进行建筑材料生产、销售工作,完全可以合并,不需要单独设置,从而减少机构数量。有些班组职责划分过细,需要重新划分。例如:汽车车间164检修区域共有设备检修人员95人,下设修理班、焊工班、电气班、总成班、轮胎班、配修班等6个班组,班组按工种及工序划分过细,影响劳动效率,可以考虑取消班组进行区域作业,从而减少班组设置数量。
1.3工艺、设备对人员配置的影响
该矿生产主要包括采矿、选矿、运输等三个主要工艺环节,工艺相对复杂,比单一采矿、选矿单位,涉及工艺环节多,需要配置人员就越多。
与国内先进大型矿山相比,该矿钻机、电铲、矿用汽车、磨矿机等主要设备数量较多、规格较小、生产能力偏低,劳动生产率较低,人员配置相应增多。例如,该矿WD-400电铲效率121.8万吨/台年,而295B电铲效率944万吨/台年,二者相差近8倍。完成同样产量,用295B电铲只需配备电铲司机8人,而WD-400电铲需要64人。如果通过上大型化设备,人员配置数量将大大减少。
另外,该矿主要生产设备大部分购置于70年代建厂
初期,至今更新较少,采矿、运输等主要设备故障率不断提高,设备修理费用不断增加。由于设备故障增加,需要大量检修维护人员。另外,由于选矿皮带给料、尾矿输送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岗位需要人工24小时看护,增加了大量看护岗位人员。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影响矿山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和人工成本的主要问题是:
(1)部门职责划分过细,科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