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年1月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Jan.,2009
第 l期 JournalofChangshuInstituteofTechnology(Philosophy&SocialSciences、 No.1
鲁迅上海文化观的历史启示初探
梁伟峰
(徐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鲁迅对上海文化的建构主要以批判性、否定性姿态作出。对道德感情的偏执和对崇高话语的坚持,造
成了鲁迅的批判上海文化话语的切入角度之 “狭”,而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以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洞悉又导
致其批判上海文化话语的切入程度之 “深”。鲁迅的上海文化观为后人审视上海文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鲁迅;上海文化;上海;批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2794(2009)01—0068—04
鲁迅在上海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与上
海这座城市的关系总体来说是既彼此制约又彼此造
就,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却是他从未吝惜流露对上 近代以来,置身于上海这样一座有着浓厚殖 民
海社会文化、社会风气的嫌恶。尤其是在生命后期, 性、混合性文化氛围的城市,有着民族主义感情和中
鲁迅对上海社会文化的批判是远远大过褒扬的。上 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一般中国文化人,受到殖民情境和
海文化是海纳百川、丰富而求新求变的多元文化的整 西方文化的直接冲击 ,常常会陷入某种伤感。正如郑
合,是一个 自成格局的文化系统,开放和宽容精神使 振铎所言:“这个大都市的上海可伤感的事实在太多
它呈现多元杂陈的景观。近代的上海文化作为一种 了。……我们并不敢追逐于 自命清高者之后咒骂都
文化系统,始终 由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化类型构成,近 市。我们之伤感 ,乃是半 由民族的感情而生,半由觉
代的上海生活也始终是由各种高低悬殊的生活水平 察了那两种绝异的东西文明之不同而生。”_2蒋梦麟
构成。“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 曾谈到他到上海后对租界内的外侨的印象:“他们在
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n鲁迅的话 我的心目中已经成为新的神,原先心目中的神佛在我
语言说对于近代中国而言始终具有 “鸱枭”意味,他最 接受科学新知之后 已经烟消云散了。但是有时候他
善于指出大家往往视而不见的真实,在大家喜乐时发 们又像魔鬼 ,因为他们不可一世的神气以及巡捕手中
出恶声 。他一生凡事追求名实相符 ,最憎恶 国人的 的木棒使我害怕,……在我的心 目中,外国人是半神
做“戏”、“自欺”、“大团圆”、“万事闭眼睛”的文化思维 半鬼的怪物,很像三头六臂的千手观音,三只手分别
传统,而努力在中国培育 “认真”、“切实”的根苗。鲁 拿着电灯、轮船、洋娃娃 ,另外三只手分别拿着巡棍、
迅对上海文化的建构,主要是 以批判性、否定性姿态 手枪、鸦片。从某一边看,他是天使;从另一边看,他
作出的。从一定程度上说 ,近代 “上海人”或上海文化 却是魔鬼。”[3】5。对殖 民者身份意义判断的混乱,实际
往往在 自身的压抑乃至痛苦 中来营造一种富庶 、安 上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对 自身文化身份归属和文化
稳、满足、快乐与优越感 ,而鲁迅恰恰用他一贯的批判 认同的惆怅,由此带来的是 “伤感”。中国文化和西方
性话语穿透了它们,如同他戳破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 文化的双重挤压,使其人格具有了分裂感,而文化冲
化面孔上的厚厚一层脂粉一样。 突和语境冲突,直接导致了这些知识分子身份的错位
收稿 日期:2008一I1—12
作者简介: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