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会理6.1级地震序列ML≥4.0事件的震源机制解.pdfVIP

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会理6.1级地震序列ML≥4.0事件的震源机制解.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53卷 第 12期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Vo1.53。NO.12 2010年 12月 CHINESE J0URNAL 0F GEOPHYSICS Dec.,2010 龙 锋 ,张永久,闻学泽等.2008年 8月 3O日攀枝花一会理 6.1级地震序列 ML≥4.0事件 的震源机制解.地球物理学报 , 2010,53(12):2852~2860,DOI:10.3969/j.issn.0001—5733.2010.12.008 LongF,ZhangY J,WenXZ,eta1.Focalmechanism solutionsofME≥4.0eventsintheMs6.1Panzhihua—Huiliearthquake sequenceofAug30,2008.ChineseJ.Geophys.(inChinese),2010,53(12):2852~2860,DOI:10.3969/j.issn.0001—5733. 2010.12.008 2008年 8月 30日攀枝花一会理 6.1级地震序列 ML≥4.0事件的震源机制解 龙 锋 。,张永久 ,闻学泽 ~,倪四道 ,张致伟。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 230026 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北京 100036 3四川省地震局 ,成都 610041 摘 要 针对 2008年 8月 30日在 四川I攀枝花一会理发生 的 6.1地震序列,本研究基于四川和云南两省数字地 震台网的宽频带波形记录,采用 CAP方法反演了该序列主震及 帆 ≥4.0余震 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 :主震震源 机制解的两个主应力轴仰角小于 1O。,其中,主压力轴方位为 140。;节面之一走向185。、西倾 83。、滑动角 5。,显示左 旋走滑略兼逆冲分量 的断层作用性质.结合余震、烈度分布以及震区的活动构造 ,判定该节面代表 了主震的发震断 层面 ,相应 的发震断层应是穿越震区的近南北 向红格断裂 (南段).本研究还获得主震震源机制解 的最佳拟合误差 深度为 10km,与该事件的定位结果相一致.该序列中6次ML14.0余震也具有与主震类似的震源机制解.分析初 步表明:空间上 ,2008年攀枝花一会理 M 6.1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与研究区内更早地震 的震源机制解具有 良好 的协调性,反映了该序列是在川滇地块SE-SSE向水平运动的背景下、沿近S-N 向红格断裂发生左旋走滑略兼逆冲 运动 的结果. 关键词 攀枝花一会理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发震断层 DOI:10.3969/j.issn.0001—5733.2010.12.008 中图分类号 P315 收稿 日期2009—08—10,2010-11—16收修定稿 Focalmechanism solutionsofME≥4.0eventsintheM,6.1 Panzhihua-HuiliearthquakesequenceofAug30,2008 LONG Feng1,3,ZHANG Yong—Jiu¨,WEN Xue—Ze~, NISi—Dao ,ZHANG Zhi—W e.3 1SchoolofEarthandSpace,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Hefei230026,China 2InstituteofEarthquakeScience,ChinaEarthquake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36,China 3EarthquakeAdministrationofSichuanProvince,Chengdu610041,China Abstract FortheM s6.1Pan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