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O1O年 《和 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Jul2010第 29卷第三期 总第 65期
中原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制度
葛臻明
(许昌市博物馆 河南许昌 461000)
l摘 要J曲晋时期中味地区墓葬的形制较之曹魏和东汉时期墓葬的形 年)徐美人墓,墓室壁、顶部都出现了外凸的弧线,墓室四隅都砌
制有很大差别,模拟富室制度的多室葬制不见形迹。由单室墓代替东汉时期的多 除了内凸的起棱线的角柱。除此之外,东汉晚期出现的斜坡墓道发
室墓葬成为主流,墓葬规模有所减小,其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出现了引人瞩目的装 展到西晋时期已经成为大型墓室的固定形制,且更长并呈台阶状收
饰性的墓葬装饰。中原地区出土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墓葬情况来看,出土的牛 缩,如徐美人墓的墓道长达 37.65米,两侧 自上而下递减为五层,
车周围都伴有佣或佣群的出± 东汉魏晋后,洛阳一直是北方乃至全国的经济、 形成台阶。从随葬品来看,曹魏时期中原墓葬的随葬品既具有汉代
政治、文化中心,墓葬随葬牛车佣群的传统首先是于西晋时期流行于洛阳地区的。 的特征,又具有西晋的特征,是东汉晚期墓葬向西晋时期发展的过
l关键倒J魏晋南北朝:中原地区:洛阳:墓葬 渡性阶段,如西晋时期已经绝迹的案、仓在曹魏墓中仍在使用,而
lfJ原地区在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后,陷入长期的战乱。曹魏政 西晋时期新出现的器物如四系罐、双沿罐、帷帐器具、熊柱灯、男
权实行薄葬,故f{1原木发现这一时期的壁画墓葬。该地区西晋和十 女侍佣、武士佣等,在曹魏时期已经开始萌芽,但是在西晋时期典
六国时期的考古资科尚不丰富,壁画墓葬也十分少见。迁部洛阳之 型的多子盒、牛车、空柱 、镇墓兽等在曹魏墓葬中则没有发现。
前的壁画墓仪有少量发现,迁洛之后的北朝壁画墓发现数量较多, 出现这种墓葬制度的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在于东汉末年
其中洛阳附近多为北魏墓葬。 社会矛盾达到高峰,导致全国爆发了波澜壮阔的黄巾军大起义,为
镇压黄巾军大起义又导致各地武装割据,社会经济遭到空前破坏。
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壁画墓发现的数量也不多,保存部分壁画的 曹魏屯田制和小农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晋时期占田制,这些虽然使
墓葬有1974年调查的洛阳向阳村孝昌二年 (526年)江 王元义墓、 得洛阳地区的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然不能汉代时期经
1989年清理的洛阳孟津北陈村太昌元年 (532年)安东将军王温墓, 济的发展同日而喻。在这种经济制度下产生的墓葬制度,较之汉代
以及1965、1992年两次调查的洛阳洛孟公路东侧正光元年 (525年) 有所简化,代表汉代#LN的多室墓葬渐行消失,而代之以较为简陋
清河郡元怿墓。 的单室墓葬,以墓道的长短、台阶的多少且有无墓室门作为身份等
元怿墓,坐北朝南,砖室墓。长斜坡墓道。设有石门。墓室平 级的象征。
面呈正方形,四壁明显外弧,穹隆顶,长宽各 9米。甬道东西两壁 汉代厚葬的实行是当时以礼治天下的儒学昌盛是分不开的。东
各灰两名守门武士,顶部绘有动物和云气:墓窜四壁兔白灰,壁画 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以及黄巾大起义对儒学的打击,部深刻地动摇了
多已脱落。该墓多次被盗,只发现一佣头。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而魏晋时代,以 “任 自然而无为”的玄学的
元义墓,坐北朝南,砖室墓。长斜坡墓道,未被清理。甬道长 兴起,当时的名士群体和豪门士族都以老庄思想为依据,形成超然
7米。墓室为单室,平面呈正方形,穹隆顶,南北长 7.5米,东西 自得的魏晋风度,目的是为了摆脱传统礼教的束缚,追求放任无羁、
宽7,高约9.5米。甬道顶部和两壁彩绘保存较好,但末作清理, 超然物外的主体精神。体现在随葬品的种类上,以鼎、壶为代表的
内容不详。墓室四壁和顶部以白灰兔地施彩绘。四壁壁画严重受损, 随葬品退出历史舞台,而反映墓室诸人的生活用具的复杂化,除了
仅上栏存四神、雷公画像残迹。顶部灰有银河与星象,有三百多颗 沿用汉代的罐、奁、耳杯、勺、灶、井、猪圈、家禽家畜佣外,还
星辰,与实际的星空基本符合。1935年该墓曾H{墓志和陶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