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道士塔.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读印象 艺术瑰宝---------敦煌壁画 到目前为止,据统计各国所藏的敦煌的文物情况如下: 追问历史 反思历史 在作者看来 敦煌悲剧,该谁负责 ? 探讨话题 历史已然远去,制造悲剧的人也已化为尘土,但历史留下的耻辱还在,悲剧造成的遗憾还在,洗刷耻辱,弥补遗憾的责任还在,现实中,谁在承担责任?怎么承担? 作业布置: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处处浸透着对历史的深深思辩,对中国、世界文化的无尽感怀。他的笔调往往是深沉的,充满着理性的严峻。课后请读一读余秋雨的其他文章,(推荐《莫高窟》《都江堰》)写几篇读书笔记。 * 道士塔 余秋雨 作者叙述了怎样的史实,对这一史实持怎样的情感态度? 史实: 敦煌文物的毁损流失 情感态度: “我好恨!” 敦煌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又称千佛洞。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内容最丰富和使用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宝库。自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窟造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时期、千余年从未停止。现保存下来的石窟492个,壁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艺术瑰宝--------莫高窟佛像 文化财富--------文献经卷画卷 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内藏写经、文书等文物4万多件。1907年英国的斯坦因掠走写本、文书24箱,绘、绣佛画5箱。1914年斯坦因再次从敦煌掠走5箱写本,两次共掠走遗书、写本1万余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精品,掠走5000件。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又用特制的化学胶液,黏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与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极大的损失。 回顾历史 英国: 13300件 法国: 5779件 前苏联:10800件 日本: 600件 美国: 22件 丹麦: 14件 英国印度事务部: 近2000件 法国吉美博物馆: 藏经洞出土 的绢画200幅 中国: 约 32700 件 仅 17500 件 中国的国宝 收藏在大英博物馆里! 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缩微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王道士 : 官僚、政府 : 外国学者 : 粉刷壁画 砸碎雕像 出卖文物 充做礼物 弃置不顾 破坏文物 廉卖经卷 送来送去 席子乱捆 谁是悲剧的制造者?他们对敦煌文物都做了些什么? 欺瞒哄骗 巧取豪夺 王道士 ? 官僚、政府 ? 外国学者? 悲剧中错步上前的 小丑----王圆篆 几千年的奴化教育造就卑微贫穷,愚昧无知的王道士,时代造就王道士,王道士是中国平民的代表,是贫弱民族的代表,腐败无能又无为的官僚和政府将他推至悲剧的前台。在那样的时代,文物的毁损流失是必然,而文物在王道士手中毁损流失,是必然中的偶然。 卑微贫穷,愚昧无知, 可笑可悲,可恨可叹。 时代的产物 历史的产物 官僚、政府 ? 生活奢华 难筹运费 无所作为 不远万里 风餐露宿 甘冒危险 冷漠麻木 腐败无能 外国学者? 文化强盗 假文化之名 行劫掠之实 恨 悲剧根源? 国家贫弱 政治黑暗 官场腐败 百姓愚昧 恨 承担 知 耻 而 后 勇 敦煌专家们 +实干 =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们是否理解了余秋雨为什么要将该书取名为《文化苦旅》? 余秋雨的散文处处浸透着对历史的深深的思辩,对中国、世界文化的无尽的感怀。面对历史的沧桑变迁、文化的曲折更迭、人生的变幻无常,充满了理性的严峻、智慧的刻板。所以他的笔调往往是冷漠的、深沉的,苦痛的。 难怪他自己也说:一提笔就觉年岁陡增,笔迹苍老。作为一个纯正的中国人,余秋雨先生的文字里蕴涵的对历史文化的忠贞、热爱足以让人潸然泪下。 *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