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服饰变迁
——非文本的社会思想史
刘志琴
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关系是近年来思想史、文化史和社会史
研究的新课题,认识这一问题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新的探索,更要
从实证研究上开拓新的领域,把非观念性(即文本性)的资料,引
入思想史的范畴,或从思想史的角度解释生活方式的变迁。本文以
服装为例提出这一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模式是
礼俗文化,这是以礼为中心的一系列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它以
血缘为纽带,以等级分配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渗透中国人
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权力财产的分配到日用器物的
消费.几乎无所不在,就其内容来说具有等级序列、伦理道德和生
活方式三位一体的结构。精英文化的伦理价值观以无可匹敌的强劲
势态渗进衣食住行,肇成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化,从而使世俗生活
理性化。这就是世俗理性。对此说得最坦率的是明清理学家提出的
“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命题,它要求人们以伦理之道观照日常生
活;又从日常生活中体会人伦事理,这是中华文明区别其他文明的
重要特色,这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中
国传统文化的近代化离不开这三位一体文化结构的解体,服装是突
服饰变迁499
出的一例。①
一衣冠之治在清代的强化与民族意识危机
在物质生活中,衣冠服饰是衣食住行之首,它最显著、最充分
地表现人们的身份地位。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衣冠服饰上有极其
强烈的反映,这在中外概不例外,在中国又与礼制相结合,并成为
礼制的重要内容。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
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
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
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予重
罚,这是华夏族的传统。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
之美,谓之华”。②这说明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礼仪的美誉
“华夏”作为族称,这既有重视仪容的方面,也包括用服装区分尊
卑贵贱这一套规章制度,使森严的等级管制深入到穿衣戴帽,在华
夏文明中形成衣冠之治的传统,这是中国服饰制度的特色。
清朝是以异族入主中原,满族原是尚武的游牧民族,在戎马生
涯中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冠服形制与汉人的服装大异其趣。清王
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泯灭汉人的民族意识,强制推行满人的服
饰,禁止汉人穿汉装的法令非常严厉,坚持佩戴前朝方巾的儒生,
往往遭到杀戮,这在各地引起轩然大波。最令汉人反感的是按满族
的习俗在前额剃发,后脑留发梳条大辫子。有的士夫夫为了保持汉
民族的气节,宁可剃了光头当和尚;有的在头部画上明朝的方巾,
以示不忘故国衣冠;有的取名守发、首发,用隐讳的文字表达内心
① 参见拙作礼——中国传统文化模式探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估计),上海
人民出版社.1986;(20世纪中国礼学研究文化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
衣冠之治的解体和思想启蒙),‘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
社.1994;《青史有待开天荒),‘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序),浙江人民出版
社。1998。
0‘左传·定公十年。
500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三卷)
的愤慨。汉人的强烈抵制,迫使清王期采取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
从,阳从阴不从,所谓“十不从”的对策,这才使剃发易服的民怨
得到缓和,清代服饰也得以充分吸收汉族服饰的成就。
以官服为例,马蹄袖、马褂是清代官员服制的一大特色,但官
服上的“补子”直接取之明代,文官绣禽类,武官绣兽类。分别按
品级的高低,绣以各类飞禽走兽,以此标帜突出官员在职能和气质
上的要求。与明代不同的是,这补子是绣在袍衫外面的大褂子上,
称为“补褂”或“补服”,大褂的前胸是对襟的,补子也分为两块,
禽兽的花样与明代也略有差异,由于补子是在成衣后缝上的,对于
边角的加工更为精细,常常配以精致原花边,突出了装饰效果。明
代的乌纱帽到清代换成花翎,用孔雀毛上的“眼”即“目晕”花样
的多少,分出单眼、双眼和三眼的级别。官员的朝服和常服,里三
层外三层,行袍、行裳、马补、坎肩、补服,重重叠叠,还要佩戴
各种朝珠、朝带、玉佩、彩绦、花金圆版、荷包香囊等等,朝珠又
有翡翠、玛
文档评论(0)